網頁

2023年7月29日 星期六

回頭已是百年身

近期一些親友、鄰居陸續因病或意外而往生
長輩們都已是耄耋之年
也看到友人在療程裡跟癌細胞搶時間

時間感或許虛幻
但狀態卻很真實
只是關心老友並敘舊的想法
不知何時起總很快沒了相應動力
事過  時過與境遷
太多東西會改變

考大學前常寫信鼓勵我的團契大哥與我當年的老師交往著
在磕磕絆絆  無助徬徨又壓力爆表的慘綠歲月裡
這兩人曾同是朝夕相處的摯友 指導課業的前輩
也是引我親近上帝的信仰明燈
就這樣一起準備著考大學與GRE
他們後來赴美深造、謀職多年後返台
我意外於就醫時得知消息(醫生恰曾是他們鄰居,世界真小)
千辛萬苦又迂迴輾轉地打聽到他們聯繫方式
興奮致電之際收到的卻是很有距離感
彷彿根本不記得我的空洞問候與客氣回應
昔日的革命情感原來是我一廂情願的幻想


這個經驗之後
再沒主動找誰敘舊過
但或許不能怪他們兩
回想自己接到多年前的男友電話時
我的語氣可能也一樣冷淡
事情不能回頭卻要求情誼常在終是緣木求魚

所有的關係都是階段性的
或許有保持不降溫的方式
但人心乃世上最善變無常的東西
反悔從來不存在
世事也不能重來
更沒有什麼早知道
過去的就過去了
再回頭已百年身
就算不是百年身也成了百步遙


某位剛離婚的朋友還處在修復期
私下問我該不該接受身邊那位對她示好多年
以前她不想接受
現在卻因離婚而重新列入考慮的男士
也想聽我對整件事情的看法

難得那天有段完整時間與安靜空間可釐清兼剖析
只是我不認識那位追求她的男士
也無法確定給出的建議至不至於誤判
聊到後來
告訴友人自己只想做紅玫瑰或白玫瑰時
她大笑:
「這年紀,您準備當乾燥花了嗎你?!」
老實說
即使無法成為永恆的朱砂痣或白月光
我真心覺得當乾燥花也比人們除之而後快的蚊子血或飯黏子強












提到百年身
還聯想起下面這首很美的老歌
可惜所有的結伴
都只是一小段
或許
正是有限成就了永恆
或許
缺陷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2023年7月23日 星期日

The English Patient 英倫情人 (一)1996

 


Count Laszlo de Almásy:
I kept my promise. I was assisted by the Germans. There was a... a trade. I had our expedition maps. And after the British made me their enemy, I gave their enemy our maps. So l got back to the desert...and to Katharine...in Madox's English plane... with German gasoline. When l arrived in ltaly, on my medical chart they wrote: ''English Patient.'' Isn't that funny? After all that I became English.
艾莫西:
我守住了我的承諾。德國人幫了我一把。我們有個交易。我手上有沙漠考察地圖。在英國人把我當成他們的敵人之後,我把我們的地圖給了他們的敵人。所以我回到沙漠…回到凱撒琳的身邊,駕著梅鐸的英國飛機,加滿了德國汽油。當我抵達義大利,他們在我的病歷上寫上:『英國病人』。是不是很好笑?我到最後居然變成了英國人。

主角艾莫西原是匈牙利伯爵,在二戰前的北非利比亞,為英國的皇家地理協會繪圖。故事中他為了搬救兵返回山洞救愛人,走了三天三夜到盟軍駐點尋求協助,守衛卻因為他的姓氏(Almasy)而咬定他是德國人並囚禁他。他逃脫後用德軍的汽油開著英國的飛機在沙漠中被擊墜,糊里糊塗成了英國病人……

~~~~~~~~~~~~~~~~~~~~~~~~~~~~~~~~~~~~~~~~~~

儘管戰亂下每個生命都像草芥,儘管沙塵暴席捲下有形之物都會被抹去,但人心依然會自己畫無形界線,決定與其他人事物的距離、決定裡面裝著誰、甚至決定為誰而生為誰而死,只因這肉體的凋零不是終點,意識與愛早已超越。

這部應該在我所愛影片排行榜前五名,好像也是唯一在院線上映期間買了兩次票進戲院看的電影,卻超過25年不曾為它寫篇心得,因為它是篇宏大而醇釀的史詩,沒有足夠的蒸餾會成為一種褻瀆。

原著小說的梗原本分散,電影卻把地質、考古、音樂、壁畫、歷史、愛情、人性、救贖...等主題有條理的鋪陳,且畫面唯美、音樂動聽兼劇情流暢,導演安東尼·明格拉簡直是神。

影片以絕美的詩意開場,主角艾莫西駕飛機載著已故的愛人凱瑟琳飛過遼闊無垠的撒哈拉沙漠,但飛機被擊落,原本帥氣瀟灑的他被灼傷得面目全非...
千頭萬緒。我從boundary出發好了,因為這就是個界線不清楚而演繹出生離死別的曲折經歷。電影的標語寫著:「愛沒有疆界。(In love, there are no boundaries.)」但卻正是疆界害死這位英倫情人。

影片開始時,一名士兵在死前要求見一位同鄉。而來自加拿大的訪客卡拉瓦喬也藉著同鄉為由跟護士漢娜打商量暫時一起寄宿於修道院,男主角艾莫西得知時沉思道:「他鄉遇故知有什麼好高興?你在家鄉遇到這個人的話並不會請他到家裡住...」 影片一幕幕向我們展示了劇情對國籍、邊界和占有的關注。

最近與友人討論到各式的boundary-- 國境的、金融的、物理的、靈界的、道德的、感情的...天下太平時界線似乎不重要,但電影背景在二戰期間,狀況複雜多了。即使2023年的此時,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依然持續,中國也從沒放棄武力犯台,表示壁壘分明的概念依然在許多人心中根深柢固。而此線鮮明狀態裡,就可能衍生侵略、佔有、忠誠度等問題。

電影中艾莫西對凱瑟琳說自己討厭被佔有,當時不但觸怒了凱瑟琳,也等於為自己畫好了疆界,並在那個國度安心當著統治者。可他卻指著凱瑟琳頸部凹下去的那一塊說:「那是屬於我的領地。」這,算不算一種貪婪?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艾莫西原先刻意疏離也許因為凱瑟琳已婚的身份,也可能不想打開心裡固守的的疆界。然凱瑟琳的死瞬間瓦解了他所有的界線,才有駕機穿越沙漠、飛蛾撲火那一幕,畢竟所愛既逝,夫復何懼?

片尾的道別有句:「我們是自己的國度。」我對這因孤獨而發的慨嘆好有共鳴。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堡主,國度的所在充滿了無比可能,領土展現著廣度,地勢也代表其高度。只是構築過程中意念的藍圖與肉體的落實能否一致,及怎麼畫界線都是另一道修行的課題,也關係到與什麼樣的國度相鄰,即所謂磁場。

In Our Prime 奇怪的數學家(2022)

 


國二數學就開始出現紅字的我
一向覺得四則運算在日常生活已經夠用
打開數學課本永遠昏昏沈沈
試題的填充不會寫就猜-1,0,1
回想起來仍痛苦萬分

正因這樣的求學經歷
所以能體會片中高中生韓智宇的無力感
但他幸運認識了能教會他的脫北數學家李學成
還有位處處幫著他激勵他的同學朴寶藍
我以前怎麼沒有這種運氣咧

電影中師長的工於心計
脫北學者受到的監控
勵志的學習歷程
同學間感人的情誼
乃至於一場李學成鏗鏘有力  擲地有聲的演說
都比不上他們合奏的𝞹之歌留給我的印象深刻
這串3.1415926......
竟能化成簡譜
成為優美動聽的音符

感恩緬懷高中數學老師
我數學這麼差他還是很疼我
畢業後回學校看他一樣請喝鮮奶
我的音樂會他也出席並送花籃
雖然他從沒教會我微分...

劇中金句:
「在錯誤的題目中 找不到對的答案」--
有人終其一生尋覓答案
但若沒對應到正確的出發點上一切都屬枉然
許多雞同鴨講的對話乃因連精準提問都做不到或無法對焦
邏輯性的思考是人生重要的羅盤

劇情提要
該片講述脫北天才數學家李學成(崔岷植飾)隱瞞了自己的身份和故事,在聚集了前1%菁英的私立高中擔任保安。李學成冷漠的態度和表情是學生們迴避的對象,某天遇到放棄數學的高中生韓智宇(金東輝飾)。對於在只尋找正確答案的世界裡彷徨的韓智宇,李學成教導了他如何找到正確的解答過程。而自己也將迎來意想不到的人生轉捩點。

2023年7月19日 星期三

酷暑隨想

真正長遠的關係
除了吃飯、喝咖啡、共同活動外
會努力打破時空  距離限制
讓日常到未來常有你
刻意在各項計畫保留你的位子
也為存放將來共享的回憶準備大抽屜

你會是條高檔   用心搭配   仔細乾洗收藏的絲巾
而非順手拿來擦髒污   卻用過即丟的紙巾
若問從打哪經營這種關係
我覺得起點是開發溝通不完的話題
以及尊重、讓你處著聊著舒服沒壓力
看起來好像沒什麼
其實細節處處透著觀察與用心


切不開的家庭關係比較沈重
但求於家庭外又很難
所以知交半零落

大家在繁忙中像停不下的陀螺
至少圓心該是個安靜角落
我希望關愛的親友都感受寧靜  安詳  卻豐沛的美好
也期許自己能提供這種感受

嘗試丟開像泡泡般一個個冒出來的想法--
世事雖非量子能講概率(其實還是有友人持這看法!)
但加了意識一樣傷感情
還是別猜測平行時空
也別觀測Schrödinger那貓是死是活的好...
想想這部我期待很久
本週準備要去看的電影比較開心




2023年7月16日 星期日

時間之惑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爲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杜甫《贈衛八處士》


曾經每讀此詩便沈重感傷
這會兒卻發現感傷的事除了蒼老、別離還多得很

杜甫寫的人生跑馬燈
從長輩的口中聽到耳朵幾乎長繭
常懷疑為什麼他們樂意不斷重複
也納悶自己為什麼沒有像以前那麼愛杜甫--
看待記憶能不能站在另一個維度?

各種時間觀裡對近代人類影響最深遠的可能是牛頓
主張時間的均勻流逝乃獨立於事物的變化之外
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顛覆了科學界對絕對時間/空間的傳統看法
基調是速度快、引力大都使時間流逝變得較慢

其實從沒搞懂為什麼E=mc2?
只知道當速度進入了這個理論
人類直觀感受著的時間與空間都被重新定義
兩者相互作用、影響的「時空」概念由此誕生 --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由時間和空間交織而成的四維世界
時間和空間連為一體
時空對應的座標不會因任何事物發生而改變
故在四維世界中不存在過去、現在或者未來
一切都發生在同一時間

然引力改變會讓時空扭曲
蟲洞就在講這個
算是另一部份的課題
也被當成拍攝穿越時空隧道類電影的梗


越來越多科學家順著狹義、廣義相對論深入研究
先後提出時間根本不存在(例如最近在讀的Max Tegmark)
只是大腦的神經元保存記憶而產生流動的時間感
這些錯覺放到物理學來看不再浪漫
感傷之淚是否也會變得廉價呢







忽想起「超時空攔截」那部電影的劇情
過去、此刻、未來的自己在某個時空相會--
時間若屬虛幻
平行宇宙若真存在
白天是否就懂夜的黑了呢
(忽然想高唱這首曲...)


所在的維度不夠立體
以既有經驗看待因果並不容易
佛家主張覺者才能洞悉一切因緣
感知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進而看見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連
但是   多少人想當真正的覺者呢

不知怎的又想到弘一大師
不過我要繼續讀Tegmark的「穿越平行宇宙」了



2023年7月11日 星期二

別送


莫不是因緣引人深思發想?
「送別」旋律近日多次不經意飄進耳裡
不少人事更迭也發生在這個夏季

有人問寧願選死別還是生離
半晌答不上--
個人感覺若因緣俱足
人間或天上終將再見
遲或早何須計較
事竟全功每講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既擺第一
早到不如來得巧

再者
離別不見得哀傷
挨著的關係也不必然圓滿
善緣或孽緣在歲月流轉中可能改變
沒跟著這條長河流淌幾世
誰能知曉答案

當高堂明鏡悲白髮的長輩們一位位離世
當生命中有了三十年、四十載的老友
自然更貼近了弘一法師當時的心境--
聚雖好 別雖悲
世事堪玩味
放下並非薄情
更多時候是種成全
成全他人的圓滿
也享受一個人的清歡


港星周星馳或許深得其髓
在其主演或執導的影片中
常用劉禹錫「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情」的梗
例如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至尊寶始終沒發現自己愛著紫霞仙子
直到紫霞被牛魔王刺死那一刻
他因頭箍收緊吃痛才不得不承認早為她動了情
例如西遊降魔篇
段小姐為救陳玄奘而遭孫悟空所殺時
陳玄奘才痛苦體會了對段小姐的真心愛慕

然而這樣的遺憾與悔悟
使至尊寶與陳玄奘都像弘一大師一樣選擇了自己的道場
放下對愛的短暫記憶
將過去塵封深埋

形式不代表意義
著相的不一定深刻
是以
何需送別?
別送!

2023年7月10日 星期一

相忘於江湖


泉涸

魚相與處於陸

相呴以濕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於江湖

                                   --《莊子.大宗師》


從小的學習裡
相濡以沫一直是帶著正面意義的成語
代表伙伴間的互相扶持與協助
讀到原文出處才恍如大夢初醒
細想並不那麼值得鼓勵
因為在那個情境裡
兩條魚可能會一起死去


省思後也發現自己慣於抽離的原因--
我追求的是道家思維的相忘於江湖
因為很早就看到人承擔他人時的有限
更精確說
在各種關係上踐行著儒家精神的相濡以沫
卻不敢要求別人這樣待我
更不願成為一個負擔
於是  深於情而不困於情就成為追求的境界


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
人們自然會遇到伙伴
我認為最好不要去測試的
就是長期相濡以沫的耗竭可能動搖初心
進而磨蝕起點相遇相知的美好
唯相忘於江湖能互無所求
因為江湖已經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
大家隨時可以解散去充電
互相祝福 各自安好


只是  
人類會寂寞會討愛
唯有內心夠強大 精神夠豐富
無須外求的人才能給予卻不蹭著人、不上岸
這紮實的內核也是圓周將能量旋向圓心而來
所有能量都從定睛他人改向收攝於自身...
這是否終將成為一個什麼都能吸引進來的黑洞呢


2023年7月9日 星期日

君子之交


不知道別人是否跟我一樣
在不同時期聽同樣音樂或歌曲會產生不同心境
這些紀錄心路歷程轉折的曲子裡
「城南送別」無疑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首
當然
帶著我對弘一法師的理解與敬意--
他當年感慨於許幻園的離去所寫下的「送別」
絕對是同類詩詞中最深沈的一闕
通篇不提離愁
孤獨感卻無比揪心

天鳴離世這麼久
而且後期多年沒聯絡
每每聽或唱這首曲子依然潸然淚下--
我這麼惜言的人
當年講電話竟能聊個把小時
從文藝復興扯到Tudor音樂與建築天馬行空一通
見面後繼續就譜上一小節的細膩處理討論半天
這個人竟只是同好
周遭不少朋友驚訝
也有人以為我們在交往...
然性情中人如他與我
怎麼可能受此所囿
我們的對話從無關乎男歡女愛
連想也沒想過
彼此對對方都是音樂人與哲學行者的一個存在
那麼的純粹

他之後在南部發展
知道對方在那裡並關心著他
再見應該也感受不到時光的流逝
那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而我的淚乃感傷多年再也沒遇到給我這種純粹感受的朋友
人生難得是歡聚
唯有別離多...


願天鳴如他的名
日日在天際歡欣頌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