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科普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科普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還沒想好標題

原以為記憶力衰退得太嚴重
把求學時期念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
結果有人提起量子學+熱力學是高三甲組的物理內容
高二分組後我應該沒念過才對
好奇我為何忽然對這個領域產生興趣
~~~~~~~~~~~~~~~~~~~~~~~~~~

這麼說吧
之前的人生分成幾個階段
渾沌不明的幼年期就不探討
但自懂事起原生家庭之於我的意義就與其他同學的感受迥異
長輩裡有些疏離到幾乎記不住他們長相
有幾位則是負面情緒重得總讓我想逃
家族相聚時的磁場不怎麼舒服
閒聊的談話常高來高去  話中有話
每一句也有其他無限可能的解讀
聚會常顯得更像打磨伶牙俐齒的戰場

年幼時不懂比較
以為大家的家庭結構差不多
同儕間聊起才知是天壤之別
印象中來自溫馨和樂家庭的同學好像多半不怎麼敏銳
儘管我不確定溫室的植物是否都長成那個樣子

相對生長在罩子夠亮才能生存的家庭
察言觀色   虛與委蛇似乎就成為日常
小心應對 乃至於沈默是金使童年結束特別早
長期壓抑的累積能量成年後轉為不說實話就難受的性格
也開始了漫長釋放"ego" 的旅程
至今還沒看到終點
~~~~~~~~~~~~~~~~~~~~~~~~~~

過了渾沌期後
約莫有十幾年教會成了第二個家
(重心與影響力其實超過原生家庭)
喜怒哀樂幾乎都在這裡醞釀發生

由於從音樂服事得到極大的撫慰
並沒想過把藝術、聖經與弟兄姊妹的關係切割看待
後來發現宗教只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產物
也開始質疑起聖經中的內容
~~~~~~~~~~~~~~~~~~~~~~~~~~

然後
很長的時間都信奉著輪迴與因果
因為比較容易為各種遭遇與現象提供個說法
直到接觸了量子力學
簡直只能用"A whole new world"來形容腦袋顛覆的程度
這個震撼太大了
至今仍在消化釐清中....
(待續)



2023年7月16日 星期日

時間之惑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爲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杜甫《贈衛八處士》


曾經每讀此詩便沈重感傷
這會兒卻發現感傷的事除了蒼老、別離還多得很

杜甫寫的人生跑馬燈
從長輩的口中聽到耳朵幾乎長繭
常懷疑為什麼他們樂意不斷重複
也納悶自己為什麼沒有像以前那麼愛杜甫--
看待記憶能不能站在另一個維度?

各種時間觀裡對近代人類影響最深遠的可能是牛頓
主張時間的均勻流逝乃獨立於事物的變化之外
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顛覆了科學界對絕對時間/空間的傳統看法
基調是速度快、引力大都使時間流逝變得較慢

其實從沒搞懂為什麼E=mc2?
只知道當速度進入了這個理論
人類直觀感受著的時間與空間都被重新定義
兩者相互作用、影響的「時空」概念由此誕生 --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由時間和空間交織而成的四維世界
時間和空間連為一體
時空對應的座標不會因任何事物發生而改變
故在四維世界中不存在過去、現在或者未來
一切都發生在同一時間

然引力改變會讓時空扭曲
蟲洞就在講這個
算是另一部份的課題
也被當成拍攝穿越時空隧道類電影的梗


越來越多科學家順著狹義、廣義相對論深入研究
先後提出時間根本不存在(例如最近在讀的Max Tegmark)
只是大腦的神經元保存記憶而產生流動的時間感
這些錯覺放到物理學來看不再浪漫
感傷之淚是否也會變得廉價呢







忽想起「超時空攔截」那部電影的劇情
過去、此刻、未來的自己在某個時空相會--
時間若屬虛幻
平行宇宙若真存在
白天是否就懂夜的黑了呢
(忽然想高唱這首曲...)


所在的維度不夠立體
以既有經驗看待因果並不容易
佛家主張覺者才能洞悉一切因緣
感知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進而看見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連
但是   多少人想當真正的覺者呢

不知怎的又想到弘一大師
不過我要繼續讀Tegmark的「穿越平行宇宙」了



2022年7月9日 星期六

The Dyatlov Pass Incident 詭山(2013)




這部片在IMDB的受歡迎度只有5.7分

IMDB一直是觀影者選擇與評價影片的指標
本以為低分多半是歐美以外的非英語片
看完此片發現製作群與演員們的知名度也影響分數
畢竟卡司全都默默無聞沒聽過
且前面看兩下就像部粗糙的小成本電影
但整部嗑完才發現是被低估了的佳作


又是一部偽紀錄片(比較省錢)
剛開始只是名美國女大生Holly受到長期夢境的困擾
計畫走一趟迪亞特洛夫事件的路線(或譯「佳特洛夫」)--
一場1959年發生在蘇聯境內烏拉山脈
造成9名登山客罹難的山難
她想重新釐清他們死因中的疑點
解開連蘇聯官方都講不出所以然的謎團

當年山難事發地坡度小於30度被認為雪崩可能性不大
9名罹難者都在帳棚外被發現
帳棚由內向外切開看似倉皇而逃
其中幾名罹難者大體嚴重毀損並出現輻射反應
並不都像尋常失溫
附近卻沒有腳印也沒有目擊者
當年被蘇聯以發生「強大未知力量」結案
2019年初俄羅斯才再度重啟調查

女大生Holly長期夢到這場山難場景
決定重走此登山路線找出疑點
並揪了四位同學成行
看到這快一小時
無聊到差點想關掉不看了
但引人入勝的部分才要開始
原來它帶了蘇聯山難與美國隱形/瞬移實驗
這兩個冷戰時期的天坑

這行人抵達俄羅斯後
所有的訊息都在暗示或警告他們就此打住
他們仍不以為意的執意前往
中途採訪到當年搜救人之一(已是老奶奶)
表示她實際看到並非公布的9具遺體而是11具
卻被軍方下了封口令
才開始覺得劇情不單純

這五位美國大學生以正常速度爬上山難事發地
到達後卻發現花費時間比預計短了很多
而除了出現輻射反應外他們的儀器也開始失準
Holly因為在夢境中已見過無數次
精確的以噴漆在雪地上畫出當年罹難者倒斃的位置
還在附近發現一間詭異的實驗室

夜裡發生不知自然還是人為的雪崩
軍方竟然瞬間抵達(感覺上像早就等在那裡)
卻非來營救他們而是要槍殺他們
並把部分生還者逼入神秘實驗室
劇情巧妙連上美國1943年的費城實驗(彩虹計畫)
實驗室裡除了資料和儀器外竟有台攝影機
裡面錄像內容跟他們沿途拍攝的紀錄完全一樣
還莫名跳出喪屍將最後兩名生還者逼得走入蟲洞--
這兩人原希望蟲洞能助他們穿越回家
沒想到卻把他們送到1959年的雪地凍死(所以搜救隊看到11人罹難)
軍方把他們的遺體拖進實驗室在輻射下變成喪屍...

原來他們先前在裡面看到的攝影機就是自己手上同一台
且因物理上的時間折疊壓縮還有殘存的電力
搞了半天
喪屍竟是他們自己
因此喪屍不殺他們而故意將其逼到蟲洞旁
是希望他們有機會藉穿越蟲洞回家
沒想到蟲洞卻將這兩人傳送到1959年山難發生地
凍死後再被蘇聯軍方拖入充滿輻射的實驗室...
看到這覺得好悲哀
原來Holly一直不知道自己陷在無解的輪迴裡
重現了長期夢境中的畫面她才恍然大悟
卻再也回不了家了
想更明瞭結局揭密的可以看這裡

關於佳特洛夫事件和費城實驗老高都有聊過
後者被他定位為都市傳說




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Donnie Darko 怵目驚魂28天(2001)


喜歡蟲洞、穿越時空之類的燒腦片,應該是從2010看Nolan的"Inception"(全面啟動)開始的,他的"Interstellar"(星際效應)大概是物理基礎最紮實的一部,沒想到這部2001的"Donnie Darko"走在更前面,且編導Richard Kelly當年才26歲(念南加大的他有位在美國NASA工作的父親,估計也是他的啟蒙者之一),若能看出片中每個彩蛋背後的意義或要致敬的對象,就會同意Kelly蠻猛的,也會同意喜歡時空穿越的物理題材或習慣拆解隱喻的觀影者不該錯過這部佳作。

我認得Jake Gyllenhaal這位男主角是從他主演李安的「斷背山」(2005)開始。飾演這部片時他才二十來歲,劇中沒有人知道Donnie Darko夢遊經歷的情況下,他被視為患思覺失調症的青少年,也是滿口髒話又挑釁校方威權的屁孩。但為了破除預見28天後世界將毀滅的詛咒,他選擇犧牲自己生命來拯救所愛的人,還微笑著說任務完成要回家了--片尾躺在床上等著被飛機引擎砸死來扭轉未來...

最後這一幕配上的片尾曲,歌詞中有「垂死的夢竟是我做過最好的夢」...悲傷,竟能如此難喻。

All around me are familiar faces
Worn out places, worn out faces
Bright and early for their daily races
Going nowhere, going nowhere

Their tears are filling up their glasses
No expression, no expression
Hide my head, I wanna drown my sorrow
No tomorrow, no tomorrow

And I find it kinda funny
I find it kinda sad
The dreams in which I'm dying
Are the best I've ever had
I find it hard to tell you
I find it hard to take
When people run in circles
It's a very, very mad world, mad world

Children waiting for the day they feel good
Happy Birthday, Happy Birthday
And I feel the way that every child should
Sit and listen, sit and listen

Went to school and I was very nervous
No one knew me, no one knew me
Hello teacher tell me what's my lesson
Look right through me, look right through me

And I find it kinda funny
I find it kinda sad
The dreams in which I'm dying
Are the best I've ever had
I find it hard to tell you
I find it hard to take
When people run in circles
It's a very, very mad world, mad world

Enlarging your world
Mad world


和聲版:

2019年8月10日 星期六

Predestination 超時空攔截(2014)















我超愛看時空穿越劇。應該說在不同的時空裡,人們的視角與思考層面都會改變,也產生了阻斷輪迴的可能性。

以李奧納多為主軸的Inception(台譯:全面啟動)和這部伊森霍克主演的Predestination(台譯:超時空攔截)同時屬於這種片,後者還被評論拍得比原著更好。

超時空攔截是由「科幻小說之父」Robert A.Heinlein(羅伯特‧海萊因)的短篇小說《All You Zombies》(你們這些回魂屍)改編,主軸在講述武裝探員穿越時空緝拿炸彈客所發生的故事,他/她在每段時空中不停追趕自己、捕捉自己、傷害自己與愛著自己。

企圖打破「時間的規律性」的劇情,使人聯想到祖父悖論這個物理概念,片中也一直在暗示愛比恨可能終結悲劇的輪迴。可惜主角最後仍然無法掙脫的殺了自己,開啟了新的輪迴,也呼應小說的名字《All You Zombies》--看似有自由意志去選擇的人們其實根本沒有做出選擇,而是被設計好如此思考、如此決策,再如此去執行。

還記得在理解Nolan的「星際效應」的過程裡,高維度的人去操作低維度的時間,進而改變低維度發生的事情。這麼說起來,是否只要有不同維度的存在,就決定有所謂的命運呢?低維度的物種只能在無知無覺中被設計、擺放呢?這是另一種物理理解。

提到輪迴,尼采對於永恆輪迴/永劫回歸(Ewige Wiederkunft)的論點被劇情帶入。尼采用「意志」的觀念來解釋永恆輪迴,在永恆輪迴的價值論中,唯有「選擇」才凸顯人的價值,「存在論的選擇就是意志對生命的選擇」。沈重的是,以故事發展看來,這意志的哲思最終沒逃出命運,無論出自神、還是更高維度的安排。


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再看「天使與魔鬼」

桑提土墓起,惡魔洞相伴

穿越羅馬城,神秘元素展

光之徑綿延,神聖的考驗

崇高追尋路,天使引向前


隨著劇情的推演,梵諦岡和羅馬舊城區、萬神殿這些我曾造訪過的景點又一個個出現。

「天使與魔鬼」應該是Dan Brown原著改編的電影中個人最喜歡的一部,劇情緊湊、張力十足,在作者慣常帶入的宗教史、藝術與解謎主題外還多了尖端物理:希格斯玻色子反物質。我只是質疑片中的對撞機的實驗成熟度,畢竟這是2000的原著與2009的影片,當時粒子對撞機是否還在日內瓦研發或試運作階段?

反物質無法在自然界找到,若非存在於實驗室的人工環境下,隨即將與自然界的物質發生碰觸並湮滅。穩定的反物質人工也只能製造出極少量,且不帶電的反物質無法以磁場束縛而難以保存,所以影片中對其重要性與能量的強調看看就好。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上帝不會允許人類任意開啟潘朵拉的盒子。



Angels & Demons 對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