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哲學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哲學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著相




















修行乃不斷洞悉幻象的自我抽離
除了冥想外
說法、文字、典籍、音樂或影片等都是媒介
「著相」容易成為另一個陷阱--
菜合不合胃口一兩口就知道
人投不投緣聊幾句感覺得到
引領修行的媒介是否提升三觀的正道
若未從歷練中學會判斷的直覺
就會陷於鬼打牆的輪迴

當科學往高處漸入哲學 甚至神學範疇時
光看懂如何作用就是道關卡
不易釐清之際也分流出信徒與不可知論者
意識決定量子的運作仍只能觀測而無法證明
更別提還有宏觀物理中不存在的疊加態啊
所以那隻壯大了哥本哈根學派的薛定諤的貓才既生又死
是吧

個人偏好透過文字深度體會與學習
但這一樣是牽引人心的「相」
即使用字遣詞儘量精確
下筆的描述與解讀的感受卻是主觀的
再者
資訊爆炸與3C充斥的今日
很多人拿影音取代閱讀的學習
網路針對各種主題探究、討論的海量視頻
(包括底下分享的影片)
對觀看者影響力恐怕比書籍更大
所以得在幫助釐清還是帶入迷思上建立分辨力

曾以為最虛無的媒介其實最真實
因為大家會在文字、旋律、畫作裡振奮或流淚
這些創作者的出發點是勉勵、表達或療癒
自渡已經是一種能力
若能渡人則更是格局

不過
尋求舒適圈  同溫層是多數人的習性
人們常只看到想看的
只相信願意接受的
那麼這個「相」
會成為有業障者強化自己人生腳本的素材
信仰理念都受此影響
也是我們一輩子的課題
別忘了金剛經提醒過的--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2024年4月5日 星期五

虛擬的人生


四月三日的7:58大地震
首先為全台受災戶與罹難者默哀
25歲以下的人經歷生來最強烈的一次
儘管從小做了無數次防災防震演練
當下還是很多人楞住呆若木雞
不禁忖度「演習、模擬」的意義
如果每次都嚴陣以待當成確實發生
天災真來了會不會反應更快或判斷更正確一點
模擬與實況的差距能不能更小一點?
還是...
一切發生的都是已經被寫定的必然呢

~~~~~~~~~~~~~~~~~~~~~~~~~~~

有些人打坐禪修
是為了馴服內在的不受控或提升意念的維度
目的或許因人而小有差異
但讓現實的運作更符合自身意識
是普羅大眾持續努力的方向

量子理論的進展已經使不少人相信現實是虛幻的
既然人類意識如此無遠弗屆
起心動念顯得無比重要
然而在糾纏裡
真偽虛實的分辨並非易事
眼睛與大腦也會欺騙我們
應對世事時
本我、自我與超我之間的拉扯勢難避免
超我以道德、情操的原則運作
其與原始本我間的矛盾越大
這個人就活得越掣肘越痛苦

很多事情並非它表面看起來的樣子
種種現象背後只是編碼
有時因為遊戲太好玩或戲碼太精彩
難免忍不住想進去軋一角
此時選擇用哪一個我去投射
並保持覺知以透析周邊人事物
把自身當成站在不同維度的觀察者
淺嘗即止確實不容易啊

當一個人相信自己活在虛擬幻境時
不確定他會更多的用哪個我去感知人生歷程
多數人的多半人生是藉由自我的協調
在本我的生物面與超我的道德面取得平衡
若縱容本我演到不瘋魔不成佛的境界
易對滿足不了他的現實世界產生強烈情緒
忘了人生其實是一場借假修真的旅程
走心就墜入深淵
故曰萬法心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



2023年9月15日 星期五

The English Patient 英倫情人 (二)1996

好萊塢的名導們各擅勝場
例如希區考克是驚悚懸疑大師
史蒂芬·史匹柏早期拍攝科幻冒險電影為主
之後身為猶太人的使命感使其擴及戰爭於猶太人屠殺題材
又例如克里斯多福·諾蘭很早接觸電影製作
重視形上學與存在主義
也多次嘗試落實非常規的敘事結構、現場特效
是位很跳tone的電影工作者


而已故的英國導演安東尼·明格拉 無論拍攝什麼題材
無論主演者是哪些演員
甚至即使在充滿衝突與張力的劇情裡
也始終沒有失去個人特色中的優雅、格調
倒敘與現實並行的劇情常考驗導演說故事的能力
而他利用象徵性物件、場景
或甚至是配樂主題的手法建構蒙太奇剪接的影像美學
完全不落一般電影在鏡頭間切換的俗套
意境也更上了一層樓


電影片頭毛筆描圖佐以匈牙利民謠女歌手Marta的吟唱
濃烈異國氛圍下的歌詞其實暗示著不能曝光也不能圓滿的感情
以及遠古石窟壁畫文明的嬗變--
畫面從毛筆描繪的泳客無縫過渡到漫漫黃沙
盎然生意像瞬間被抽了真空
一個鏡頭就把萬年的地質更迭給交代
那一晃眼正如160分鐘演繹一世情愛


地理上確有其洞
位於埃及的利比亞沙漠中
1933年被發現後命名為「泳者之洞 (Cave of Swimmers)」
顯示這裡曾有江河水源
今天非洲卻成為大漠
無疑是種滄海桑田的慨嘆
吟唱內容英譯如下:

Love, love 
accursed torture 
why did you not blossom 
on every treetop? 
On the top of every tree, 
on the leafs of the walnut tree, 
so that every maiden and young man would have plucked you. 
Because I plucked it too, 
but let it slip away. 
I plucked it too, 
but let it slip away. 
I'd pluck more and more if I found a good one, 
a good one, a beautiful one, 
my old lover. 

And for my old lover what wouldn't I do? 
I would skim the water from the sea with a spoon. 
An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sea. 
I would gather small pearls and for my old lover, 
I would braid a wreath of pearls.

石窟洞穴源於先民shelter的庇護功能與概念
但呼應著片頭的泅泳
不能見天日的愛情在此得到澎湃洶湧的氾濫
從兩人的共鳴、慕戀到困鬥、訣別
始終於此
乃至Katharine絕筆寫下--

My darling, I'm waiting for you.
How long is the day in the dark? Or a week?
The fire is gone, and I'm horribly cold.
I really should drag myself outside but then there'd be the sun.
I'm afraid I waste the light on the paintings, not writing these words.

We die rich with lovers and tribes, tastes we have swallowed,
bodies we've entered and swum up like rivers.
Fears we've hidden in - like this wretched cave.
I want all this marked on my body.
Where the real countries are.

Not boundaries drawn on mapswith the names of powerful men.
I know you'll come carry me out to the Palace of Winds.
That's what I've wanted:
To walk in such a place with you.
With friends, on an earth without maps.


她臨終前的反芻
正是我上一篇對"boundary"的興嘆--
唯有「生」到了盡頭
我們才得著泅泳的自由
有形界線也才會真正瓦解
所謂的「死」
彷彿只是生的另一種延續

四年前曾造訪歐亞大陸的極西南點
亦即葡萄牙的羅卡角
上面寫著賈梅士盧濟塔尼亞人之歌 中的名句:
陸止於此、海始於斯(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
看似分水嶺
海陸界線實則在板塊移動下暗暗改變
所有形式到了底都會面臨某種轉換
絕處可能逢生
遠古的江河也能乾涸

常說莫忘初衷
海枯石爛 翻天覆地的塵埃落定後
步出洞窟重見天日那一刻
都該端詳是否初心仍在
磨難是否帶來了昇華

2023年7月16日 星期日

時間之惑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訪舊半爲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杜甫《贈衛八處士》


曾經每讀此詩便沈重感傷
這會兒卻發現感傷的事除了蒼老、別離還多得很

杜甫寫的人生跑馬燈
從長輩的口中聽到耳朵幾乎長繭
常懷疑為什麼他們樂意不斷重複
也納悶自己為什麼沒有像以前那麼愛杜甫--
看待記憶能不能站在另一個維度?

各種時間觀裡對近代人類影響最深遠的可能是牛頓
主張時間的均勻流逝乃獨立於事物的變化之外
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顛覆了科學界對絕對時間/空間的傳統看法
基調是速度快、引力大都使時間流逝變得較慢

其實從沒搞懂為什麼E=mc2?
只知道當速度進入了這個理論
人類直觀感受著的時間與空間都被重新定義
兩者相互作用、影響的「時空」概念由此誕生 --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由時間和空間交織而成的四維世界
時間和空間連為一體
時空對應的座標不會因任何事物發生而改變
故在四維世界中不存在過去、現在或者未來
一切都發生在同一時間

然引力改變會讓時空扭曲
蟲洞就在講這個
算是另一部份的課題
也被當成拍攝穿越時空隧道類電影的梗


越來越多科學家順著狹義、廣義相對論深入研究
先後提出時間根本不存在(例如最近在讀的Max Tegmark)
只是大腦的神經元保存記憶而產生流動的時間感
這些錯覺放到物理學來看不再浪漫
感傷之淚是否也會變得廉價呢







忽想起「超時空攔截」那部電影的劇情
過去、此刻、未來的自己在某個時空相會--
時間若屬虛幻
平行宇宙若真存在
白天是否就懂夜的黑了呢
(忽然想高唱這首曲...)


所在的維度不夠立體
以既有經驗看待因果並不容易
佛家主張覺者才能洞悉一切因緣
感知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進而看見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連
但是   多少人想當真正的覺者呢

不知怎的又想到弘一大師
不過我要繼續讀Tegmark的「穿越平行宇宙」了



2023年7月11日 星期二

別送


莫不是因緣引人深思發想?
「送別」旋律近日多次不經意飄進耳裡
不少人事更迭也發生在這個夏季

有人問寧願選死別還是生離
半晌答不上--
個人感覺若因緣俱足
人間或天上終將再見
遲或早何須計較
事竟全功每講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既擺第一
早到不如來得巧

再者
離別不見得哀傷
挨著的關係也不必然圓滿
善緣或孽緣在歲月流轉中可能改變
沒跟著這條長河流淌幾世
誰能知曉答案

當高堂明鏡悲白髮的長輩們一位位離世
當生命中有了三十年、四十載的老友
自然更貼近了弘一法師當時的心境--
聚雖好 別雖悲
世事堪玩味
放下並非薄情
更多時候是種成全
成全他人的圓滿
也享受一個人的清歡


港星周星馳或許深得其髓
在其主演或執導的影片中
常用劉禹錫「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情」的梗
例如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至尊寶始終沒發現自己愛著紫霞仙子
直到紫霞被牛魔王刺死那一刻
他因頭箍收緊吃痛才不得不承認早為她動了情
例如西遊降魔篇
段小姐為救陳玄奘而遭孫悟空所殺時
陳玄奘才痛苦體會了對段小姐的真心愛慕

然而這樣的遺憾與悔悟
使至尊寶與陳玄奘都像弘一大師一樣選擇了自己的道場
放下對愛的短暫記憶
將過去塵封深埋

形式不代表意義
著相的不一定深刻
是以
何需送別?
別送!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令人驚艷的 The Ninth Gate 第九道門 (1999)


農曆七月查完惡魔VALAK來源與所羅門的小鑰匙相關的黑魔法,當然也要向常出現在驚悚片中的撒旦(墮落天使路西法)/天使長加百列等幾位致敬一下。

其實聖經中似乎並沒有明指撒旦就是路西法,在啟示錄第十二章敘述了Lucifer與天界的戰爭,其中並未提及Satan這個名字,後來種種混淆的說法,多半與後代的文學創作者有關,說來話長,必須另作探討。

這類題材相關電影非常多,最知名的經典大概屬2005年基努李維飾演的驅魔神探,片中他交手的是原為天使長的加百列,善惡的對決中有許多帶著哲思與考驗的橋段,與離棄上帝的心路歷程。

或許我個人偏好富有神秘色彩、隱喻、解謎與歷史典故的鋪陳,Johnny Depp又剛好是駕馭這類角色的箇中翹楚,很容易聯想到這部"The Ninth Gate"。該片根據西班牙暢銷小說作家阿圖羅·佩雷·雷維特在1993年創作的小說《大仲馬俱樂部》改編,這裡有較深入的說明,後來由波蘭裔法國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拍成電影,是相當值得推薦的驚悚片,且網路確實仍能找到劇中能召喚魔鬼的第九道門這本書的Boris Balkan版,儘管是配合電影劇情的道具書,依然夠酷的。



劇情大概講述書商Corso受託確認一本名為「黑暗王國的第九道門」的古書之真偽,據說書中記載召喚魔鬼並獲得天下無敵、長生不老的方法。鑑別之旅將他帶到馬德里(西班牙)、辛特拉(葡萄牙)、巴黎(法國)和托萊多(西班牙)等地,過程中也遇到惡魔崇拜者、痴迷的藏書家和一位眼神迷離而誘人的神秘女郎,且最終在其引誘下走向通往書中的第九道門。

全片以懸疑詭異的氣氛取勝,書商追到哪就會有人離奇死亡,但從頭到尾都沒看到鬼。故事以九幅插圖鑑別書的真偽為主軸,然插圖背後的隱喻宛如曲徑通幽,除了咒語、儀式、五芒星等神秘學外,還有隱晦的謎語與悠長的歷史背景,初始引人入勝,卻漸漸像黑洞般吸走追求知識者的理智,正是修練成魔鬼的秘密,底下的影片連結有針對這九幅插圖意涵的解析,對瞭解情節的發展也有幫助。儘管電影能闡述的有限,但節奏流暢、充滿懸念與張力,解謎的過程與反芻也豐厚了整個企圖接觸魔鬼的故事。
以下九圖順序,左邊是Torchia版,右邊則是Lucifer版:
                                                                                                       
                                                                                                      







最後一幅最詭異,魔獸上的裸女長得跟片中的綠眼神秘女子一模一樣不說,連Balkan拿著錯的第九張圖到城堡進行接觸魔鬼的儀式卻演變為失火完全符合左邊的圖;Corso與女子交媾並得到右邊真圖後,步向這第九道門時城堡卻迎以萬丈光芒,顯示Corso正是魔鬼欽定的人選...

個人很喜歡片尾的呢喃吟唱,晦暗陰沈的小調很符合電影的氛圍,曲終來個Picardy和弦的大調回馬槍,呼應劇終城堡射出的光芒與儀式的完成,非常有力卻意味深長的結尾。

   



參考:

2019年8月10日 星期六

Predestination 超時空攔截(2014)















我超愛看時空穿越劇。應該說在不同的時空裡,人們的視角與思考層面都會改變,也產生了阻斷輪迴的可能性。

以李奧納多為主軸的Inception(台譯:全面啟動)和這部伊森霍克主演的Predestination(台譯:超時空攔截)同時屬於這種片,後者還被評論拍得比原著更好。

超時空攔截是由「科幻小說之父」Robert A.Heinlein(羅伯特‧海萊因)的短篇小說《All You Zombies》(你們這些回魂屍)改編,主軸在講述武裝探員穿越時空緝拿炸彈客所發生的故事,他/她在每段時空中不停追趕自己、捕捉自己、傷害自己與愛著自己。

企圖打破「時間的規律性」的劇情,使人聯想到祖父悖論這個物理概念,片中也一直在暗示愛比恨可能終結悲劇的輪迴。可惜主角最後仍然無法掙脫的殺了自己,開啟了新的輪迴,也呼應小說的名字《All You Zombies》--看似有自由意志去選擇的人們其實根本沒有做出選擇,而是被設計好如此思考、如此決策,再如此去執行。

還記得在理解Nolan的「星際效應」的過程裡,高維度的人去操作低維度的時間,進而改變低維度發生的事情。這麼說起來,是否只要有不同維度的存在,就決定有所謂的命運呢?低維度的物種只能在無知無覺中被設計、擺放呢?這是另一種物理理解。

提到輪迴,尼采對於永恆輪迴/永劫回歸(Ewige Wiederkunft)的論點被劇情帶入。尼采用「意志」的觀念來解釋永恆輪迴,在永恆輪迴的價值論中,唯有「選擇」才凸顯人的價值,「存在論的選擇就是意志對生命的選擇」。沈重的是,以故事發展看來,這意志的哲思最終沒逃出命運,無論出自神、還是更高維度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