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顯示具有 旅遊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旅遊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8月8日 星期二

最好的時光(+10/10 後記,哭哭)


卡努來襲
陸警  海警齊發
富岡漁港的售票大廳空蕩蕩
而且售票員說回程的船無法確定
但仍和女兒Amy買了8/2早上九點往蘭嶼的最後船票
搭上汪洋中的一艘船

船上當然沒多少人
裹上外套戴好耳機打算用力睡到蘭嶼去
卻發現周遭人都吐得唏哩嘩啦
尤其是快抵達蘭嶼的最後20分鐘--
因為船晃到人被拋到空中 甩離座椅
慶幸自己有搭船前不吃的先見之明
到了蘭嶼碼頭
迥異於船上乘客的門可羅雀
岸邊站滿正要撤回本島的遊客
我的遊興動搖了一下
但隨即被那乾淨純樸的美所安撫


為了表示我們去蘭嶼的決心
已經風雨交加的8/1母女倆就搭普悠瑪先到台東
過花蓮才開始搜尋過夜的民宿
出台東火車站已過凌晨十二點
滑著手機找路的Amy忽然大叫一聲
害我以為哪裡冒出了壞人
結果是她發現同學這會兒正好在蘭嶼打工換宿
而且就是接下來我們要下榻的巴漾民宿
這真是整個暑假最巧的事
更別提抵達時她倆打招呼多有儀式感了

颱風天沒什麼遊客
我們幸福的以優惠價被升級到海景房
接著騎車到處逛
所到之處風浪都超大
必須同時催油門與壓煞車御風而行
驚險萬分




託颱風的福
我們吃到了排隊名店如
阿東飛魚刈包
漂流木飛魚卵套餐
阿力給飛魚飯糰與東清三十三早餐

   

第三天機車沒油了
已經停船停班停課的蘭嶼竟連加油站也休息
怕半路拋錨的我們只能在徒步到得了的範圍活動
但也吃到了小8驛站的整隻飛魚
刺多到不知如何下手入口
若沒有Amy的貼心服務我是不會嘗試的

最糟心的莫過於蘭嶼幾乎收不到訊號
我們訂的回程火車票
擱到確定回本島的船班日期才準備付帳
豈料以信用卡結帳時
怎麼樣都收不到手機驗證碼
最後票被台鐵收回去
簡直崩潰


再敲半天好不容易重新訂到票
卻必須分台東到花蓮、花蓮到台北兩段訂
更好笑的是這兩段的票居然還被劃同個座位
真不解為什麼就是不給直接訂台東到台北...
(Amy到花蓮站特地起身再坐下  說代表正式用第二張車票...)


然後這次學乖
為了付火車票錢
七早八早就騎著車出去找訊號
沿路騎都沒出現格子
經過警局我想說是公家單位
便捧著手機靠近找找試試看
旁邊幾位原住民大姊正坐在路邊小酌兼乘涼
觀察到這好像電影才會出現的滑稽一幕
大聲問我是不是在抓寶可夢
還說可以開WIFI借我
只要留下陪她們喝一杯
我優良公民當然不酒駕
喔不
其實是兩小時內一定要結車票的帳
故急著找訊號要收刷卡的驗證碼


大姊總算沒有喝酒喝到茫
告訴我們機場旁邊應該有訊號
我們趕緊狂飆到蘭嶼機場旁才搞定
回程騎車經過
她們依然熱情的喊:
「留下來喝一杯!喝一杯再走!」
真是有夠可愛


酒駕在蘭嶼似乎是稀鬆平常的事
路上常看到騎車、開車的駕駛人一臉好像浸在酒精裡
去吃漂流木套餐時餐廳也推銷調酒
我問到酒駕問題
櫃臺說這事在蘭嶼能做不要說...


環島下來最喜歡的點是燈塔與小天池
風大到差點被吹走
雖然絕美
但有懼高症的人最好不要嘗試



總共被困在這個島上五天四夜
所幸最後一日終於可以潛水
開心前往體驗
早上潛水
下午搭船(人潮湧現   正常人這會兒才開始到蘭嶼玩)
Amy同學特到碼頭陪伴與送行(颱風天囤的泡麵都送她了)
晚上轉火車回台北
等終於接駁捷運搭完最後一段出了站
已經過凌晨十二點


原曾懊惱選了颱風天
其中還有一天沒油哪都沒法去
訂票也不順利
訊號  網路又爛得什麼都做不了 
直到最後一個傍晚看著夕陽才感不捨
發現不用看人看到飽的蘭嶼最原始最美
幾天的放空與發呆正是難得又美好的時光



10/10後記:
整個夏天幾個颱風來了又去
八月初把我和Amy困在蘭嶼的卡努也像擦邊球而已
豈料離開蘭嶼才兩個月
十月初的小犬颱風竟然來真的
基本上已經毀掉這個位於椰油部落海岸的美麗民宿


本來雙十節四天連假的訂單得全取消退費給客人
甚至因為老闆不知道重建民宿的錢夠不夠
明年是否能接單營業也不確定

不敢想像老闆會有多心痛
不敢想像管家老蔡、小志現在有多忙
芋仔乖狗是否跟在旁邊跑上跑下
想幫忙卻不知從何下手?
看著我八月悠閒賞海景的民宿變成廢墟
傾圮淹水一團糟
只求天佑蘭嶼
天佑巴漾
以及剛開戰的以巴的無辜平民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Fatima 法蒂瑪(葡萄牙)(2020)




















通常我對這類片子不會感興趣,但葡萄牙之行造訪過的Fatima的聖母玫瑰堂而看完這部電影,對這裡成為聖地的原因,以及七萬人同時見證的神蹟有了更完整的認識(儘管一直有人質疑),也才知道FATIMA原來是阿拉伯名字,紀念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兒法蒂瑪,片尾主題曲由Bocelli演唱頗為動人。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西班牙反芻記(七)



此行到西班牙對扇子留下的印象
恐怕比在任何其他國家都來得深
因為西班牙的仕女(有些男性亦然)簡直人手一扇
在這個空調用得十分節制的國家
隨時隨地有人自製涼風
尤其沒有冷氣的悶熱地鐵站裡
簡直萬頭鑽動 萬扇煽動

本以為這是Flamingo的國度才會到處賣扇子
後來發現這跟他們的民族舞蹈沒有絕對關係
扇子已成他們的民生用品之一
可惜我只應景買個兩把紀念
有些小店的扇子做得挺有特色
不過當時一方面覺得貴 二方面認為用不上
看看就罷手了
現在想起來些許遺憾
不少國家很難有機會再造訪
何必錙銖計較呢

中國也多得是扇子
同行有伙伴就說在大陸買太多
根本不想再買
但每個國家的風情都有不同的呈現
看看原有的檀香扇、紙扇
甚至其他國家的藤扇
再看看西班牙的蕾絲扇
每一種都有不同的感覺

有的扇子適合在仲夏夜搧風趕蚊子
讓人聯想皺紋滿佈 閒話家常的老人家
有的扇子題了詩詞
可供騷人墨客賣弄倜儻
有的扇子綴滿羽毛、飾品
適合一千零一夜裡充滿波斯風情的慵懶后妃
也有扇子滾了蕾絲
讓人遐想被遮住那張巧笑倩兮的臉蛋

自古以來扇子一直是項很有味道的配件
只是由於亞洲國家工業化得晚
二十世紀後期搭建大型公共建築自然考慮到現代化的空調系統
扇子也因此慢慢走入歷史
反觀歐洲許多地方夏天燠熱是因為設計那些建築時還沒有冷氣這玩意兒

西班牙之行讓我尋回那種復古的感覺
常看到情侶互相為對方搧風
這種視覺效果為我的記憶添了許多詩意
也贊許他們對能源的珍惜與節制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西班牙反芻記(六)


(巴塞隆納:聖家堂復活立面&米拉之家)

從西班牙返台多日還沒回到現實生活
回顧Granada買的DVD一看就是一下午
邊拍邊把玩紀念品又耗去整晚
更遑論處理伙伴們寄來的影像光碟所花的時間了

浪擲光陰於美好事物是可貴的
整理旅遊資料庫仍常流連那些忘了名稱的小鎮小湖小山丘
某些驚鴻一瞥的極致景物
乃至與陌生旅者的小小邂逅
就是不太記得各地食物的味道
可見味蕾十分遲鈍

旅遊的起點與終點並不是機場
它有比旅程本身長得多的醞釀期與沈澱期
其中尤以後者持續最久
每個人在旅遊中最滿足的地方應有所不同
有人重視美食
有人僅求輕鬆放空
有人印證史地藝術
也有人踐履大山大水大峽灣
追求視覺的壯闊與震撼
但旅程回饋給個人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
對我而言賞味期可達數年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西班牙反芻記(五)

 
(塞哥維亞城堡:馬賽克磁磚地圖)

別小看它在歐洲算不上什麼趾高氣昂的國家
物價卻絕對不遑多讓
這幾年歐元飆得嚇人
真不知道怎敢造訪這種地方

東西貴 治安又差
小小一瓶礦泉水就要一點多或兩歐元
幾乎隨便什麼最基本的飲品都是1.8-2歐元之類的價格起跳
剛開始在馬德里及其周邊活動還嫌貴
後來發現那裡和安達魯西亞算相對便宜
之後到加泰隆尼亞的物價更不敢領教

物價奠基於國民所得
也反應所得
看到許多外國人全家大小傾巢活動
無論用餐、看flamingo或進博物館、城堡參觀
錢掏得似乎很輕鬆
離境時也見身邊老外拿著一大疊退稅單排隊
不知買了多少東西
因而十分為台灣的國民所得感到悲哀
據稱中產階級逐漸消失中
除了朱門酒肉臭外
多少家庭在燒炭的邊緣苟延殘喘著
如此一道出國開眼界有幾個家庭消費得起

台灣的建設奇蹟已成明日黃花
取而代之的是無窮無盡的弊案
SAMSUNG、HYUNDAI、DAEWOO等企業產品滲入國人的生活後
我們只能眼睜睜又心痛地看著南韓國民所得超過台灣
連對岸都正在迎頭趕上
西方著名景點的外文解說已經除了日文又多出簡體中文
台灣何去何從呢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西班牙歷險記(三)

這次西班牙同行伙伴全臨時在網路上結來
都很好相處
但我不改獨行俠本性
每到個城市就迫不及待地竄出吸取自由空氣
(不過別說我掉相機活該,當時是集體行動的)
比起其他結伴同行的伙伴來說自然有不同的體驗囉


在國外跑的時候最不敢冒險嘗試的部分就是「吃」
到西班牙理當享用pealla海鮮飯與tapa小吃
但只在和大家一起時試了一回
落單時沒再點過
相較於他們一夥人摩洛哥菜、pizza什麼的都點
我這部份確實遜色不少

在西班牙跟在義大利被搭訕的機率差不多
於馬德里、塞維亞及巴塞隆納等地都有被陌生人攀談的經驗
格拉那達的阿爾拜辛甚至有位先生邀我共進晚餐
雖然這位自稱從日本來參加學術會議的醫生
看起來像是和我一樣單獨行動的旅者
但因西班牙治安不好而婉拒了他
誰知他是不是真的觀光客呢
我對浪漫邂逅一向保持高度警覺

自己移動速度是最快的
由於想多看幾個地方
早早便脫了隊以自己的步調去移動
譬如馬德里的三大美術館
由於平日熟讀也教藝術史
到現場便不需美術導覽
自己按年代的先後
一路挑著想朝聖的重點欣賞
這是愉悅的
一點也不孤單

(全球第三大天主教堂在塞維亞)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西班牙歷險記(二)

(哥多華百花巷可遠眺清真寺)

在巴塞隆納掉相機的那一瞬間十分心痛
SONY全新記憶卡、T1相機
以及十幾天下來700多張照片與影音檔全付諸東流
這些照片百分之七、八十都照景物
遍及我偏愛的哥德式教堂、彩繪玻璃
以及當地特有的噴泉廣場、回教風建築、磁磚、瓷器等
甚至還有在瓦倫西亞看的珍貴鬥牛紀錄全都化為烏有
影響所及
最後兩天似乎失去出門尋覓、探索的動力
因為沒有紀錄的工具
好像自己也少了隻眼睛

所幸這感覺沒有持續太久
依然努力把自己當塊海綿每天放空重新去吸收
只能開闊真正的眼界以求影像在腦海烙得更深
那種閒散而不用拿相機的遊覽
是走了二十幾個國家絕無僅有的經驗
很棒 但也希望不要再發生了

在巴塞隆納她們都忙著買Camper
還特地抽一個半天去買
我則是第一天路經Gracia大道
就帶了一個鎖定已久的LOEWE
也算聊慰丟失相機的難過吧

(哥多華巷弄多有個性商店)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西班牙歷險記(一)

(馬德里太陽門地標)

又一個思緒澎湃的夜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古詩十九首道盡不少古今皆同的心境
所以把握另一個堪熬的暑假夜
將德光給我的「殘餘照片」做些處理

老了吧
這回出遠門丟三落四
換了400多歐元及一堆美元竟於飛機上遍尋不著
證實忘在家裡前著實忐忑不安
(真佩服自己還能撐一星期到Granada才打電話回家問)
還好有其他伙伴多帶可充當我的臨時提款機
不然用visa預借現金下來利息可觀著

接下來是向來敏銳的方向感開始出差錯
在Ronda累得室友也一起慌亂狂奔了一陣
最糟的莫過於相機在Barcelona被扒了
雖然大家一路保持高度警戒 互相關照提醒
相機依然於惡名昭彰的Barcelona
就在原應恩光滿照的聖家堂前不翼而飛
發現時不僅包包背在前面且拉鍊是拉上的
大夥瞠目結舌
不知這是打哪兒來的閃靈扒手

這趟西班牙算是半自助
沒有自己交通工具的情況下路走得多
由於在Sevilla徒步逛遍舊城區
這雙耐操的腳竟開始起水泡
多虧嘉玲和德光的OK繃傷勢才控制住
不過水泡後來成了繭
跟歷來旅途的表現相比又是一遜

昔日離家個把月沒感覺的我
在Barcelona掉相機後心情產生轉變而想起台灣來
原來遊歷跟吃是一樣的
原來食量與遊量都退化了
再棒的饗宴也只想吃飽不想吃撐

(塞哥維亞大教堂)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飛向安達魯西亞~~~

 

(安達魯西亞,鬥牛之鄉:隆達) 

出發前最後一夜有小小的颱風
幸好動搖不了既定的行程

這幾天出現異常的煩躁
嘗試用運動來抒解
狠狠游了個2000公尺方略感舒暢
是年紀到了嗎
決定事情越來越瞻前顧後
欲走還留 欲語還休

自從看了「鐘樓怪人」音樂劇後
安達魯西亞便一直隱約召喚著我
解癮頭的週期也到了
無論前面什麼正等著
還是走吧
至少逃開這島上烏煙瘴氣的政局與亂象

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戰地體驗金門遊















金門雖已開放觀光有幾年了
畢竟長久覆蓋在戒嚴神秘面紗下
這趟金門行終得一探國軍曾在此寫下的血淚史

由於行程十分豐富
導覽解說又詳盡
對這個捍衛台灣已超過半世紀的島嶼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也深感於戰爭的冷酷無情

鑿堅硬花崗岩而成的擎天廳竟然年餘就完成
不知要經過多少炸藥精密的計算
以及岩壁的鎚擊雕鑿
我聯想到中部橫貫公路
尤其是天祥到太魯閣路段的鬼斧神工
屢屢使造訪的中外遊客讚嘆
這些施工過程不知犧牲多少無名英雄方得完成
佇立於廳內的我當下不禁肅然起敬

參觀鋼刀製造廠是另一個震撼
半世紀前八二三砲戰落在金門的砲彈被用於製刀
數量之多不僅尚未用罄
至今在馬山甚至還有地雷區待掃
他們雖開玩笑說感謝當年共軍送了這麼多砲彈讓他們生財
現在對岸來觀光的人還買回去當紀念
但兩岸開戰「單打雙停」的日子裡多少軍民戰戰兢兢度日甚至因此喪命
何嘗不是金門人永遠的悲痛呢

登太武山造訪「毋忘在莒」四個大字也是行程之一
從山上眺望整個金門美不勝收
只是
面對蔣介石所題的這四個大字
想到兩岸從敵對演變為詭譎
再到今日逆轉的情勢
除了感慨不知該作什麼反應

招待的朋友沿途導覽十分中立
原只知是道地金門人卻不清楚其身份
返台後聽說他是民進黨金門縣黨部主委
才輾轉發現其諸多才藝與政治立場
(陳滄江將進行金馬白色恐怖口述歷史調查)
很佩服他的才氣與內斂
還有對不同政治立場的包容
一個國家的執政者是否都該有這雅量呢



2006年7月28日 星期五

化淚光為星

 


夏川里美的原唱

此曲是去印度時玉婷向我介紹的
當時在Mandawa(曼達瓦)
一個位於印度Rajasthan邦
落後而黃沙蕩蕩的小鎮
小到不消半天就整個繞過一圈了
鎮裡許多帶庭院中庭設計的古貴族宅第稱為Haveli(哈維里)
如今徒留斷垣殘壁與斑駁的濕壁畫以及衣著襤褸沿路隨著我們乞討的小孩

遊客不多
步行在寧謐的Haveli間光陰似乎凝結了
佇立於庭院會讓人想像曾端著托盤在其中穿梭的奴僕
川流不息的駱駝三輪車乃至於身著華服的貴族們
還有受波斯及印度教建築影響的的拱門上描繪著象神的異國風情
這一切對深愛歐式建築的我都是全然不同的體驗
而且還騎了駱駝
與在埃及金字塔旁趕駱駝行大漠的經驗相比
這裡蜿蜒的小徑及沿途Haveli的風光自是大異其趣

那晚和玉婷住曼達瓦城堡
雖已成客棧卻無損其豪邁大氣
躺在頂樓享受沁涼夜風
沒有光害也讓我們從夜空認出了幾個星座
暢談之際並肩同聽的音樂就是這首沖繩風的「淚光閃閃」
我想我會記得夏川里美很久
不是因為電影
而是因為曼達瓦的夜風與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