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異曲同工


RUMBA是拉丁舞系中的我的最愛

可優雅、可性感、可內斂、可狂放
其風情簡直比WALTZ還多樣化

練習拉丁舞才發現
女性需要自己鞏固和表現的部分不下於摩登舞 ──
由於摩登舞男女接觸面較大
可由許多部位接受舞伴的訊息及獲得肢體上的支撐
拉丁基本舞步的接觸幾乎只靠手
感受訊號的觸角就必須更加敏銳
力度的收放也得靠自身去控制與掌握才能細膩展現

目前練舞最大問題在於來不及站穩重心
動作無法與音樂的節奏同時到位
越來越覺得跟練樂器的障礙一樣 ──
演奏完曲子不難
但將力度使用得恰到好處
樂句又掌握得心應手都要幾年的功力

那天陀螺轉練不好
而且跳到腳痛
問教練我的舞鞋有沒有問題
才問完就啞然失笑
因為我的學生有時也將問題歸咎於樂器而非基本功
他們方法不對常吹奏到嘴唇咬破或在樂器上留了齒痕
原來我沒比自己的學生高明到哪去

重心調到剛好不容易
不是衝太多站不穩
就是力度沒進去舞步裡
下盤又不會用導致上身亂晃
這不也跟學生一樣
不是吹爆就是氣沒灌進樂器裡
並因下盤不會控制而缺乏力道跟音準嗎?
舞蹈跟音樂相通性如此之高
常覺得自己不但在學舞
也等於重新檢視對樂器的掌握

從網路上觀賞高手們的影片
無論舞蹈或音樂比賽和表演中炫技成分皆多
猶如商品外的層層包裝
包裝儘管提高視覺的質感
但並非消費者主要的目的
所以與其看眼花撩亂的舞步
加上現場視覺和聽覺的干擾
我寧願專注於基本功紮實的程度
一如在演奏裡加華麗的裝飾奏
不如表現單純的音型來得說服人
跟書法裡的「一」最難寫好一樣道理

再者
慢板比快板更挑戰功力
在緩慢的動作與樂句裡所有延展的完成度與精確度都無所遁形
在在逃不過欣賞者的檢視
這也是我愛好建築與畫作的原因之一
他們凝結在時間裡無法修整與重來
更有助於我們咀嚼與消化每個細節

以下轉載自舞世界月刊對Franco Formica & Oxana Lebedew這對拉丁舞者的整理:

Franco Formica & Oxana Lebedew(德國),2010年UK公開賽及黑池公開賽職業組拉丁舞第三名。
他們以他們獨自擁有的獨特拉丁舞專業風格進行著,表現則是以一種和他們各自風格截然不同的走向風格。Franco 呈現出極佳的姿態與技巧的留意性,他那輕巧的腳部動作幾乎是撫摸著地板,不過卻能保持著佳平衡性與確實感。比較起Oxana,她就比較有拉丁風味與落地性,或許這就是能契合較芭蕾舞型的Franco 的必要性。
鬥牛舞中有時他結合經典傳統的動作與絕佳的框架技巧,配合上Oxana 的女性風味舞姿,可以說是絕佳組合。但在有些時候Franco 的背部變得有些圓潤,而他的頭部會傾向前,這些讓他看來有些是弓著身體,基於這項原因,可以想像他們的成績會因為評審看到他們時間的不同而有了很大的不同。(以上為獲得2010年UK 職業拉丁第三名Dance News 的評語)。
在整個比賽中,甚至決賽中他們在程度高的觀眾中有很多的支援者,有幾個因素為:第一,是當選手在最佳狀況時觀眾就會對他們表現有所反應。第二,是Oxana 在今天比賽中能將自我的風格性展現出來。Franco 在以往有很高的自我展現性而造成他會搶了Oxana 的風采,但今天Oxana 以她自己的方式發光發亮,其能捉住人們的注意力方式令人喜愛。第三,是他們的舞步編排與每一個動作的執行都很容易判讀,而這一點往往都被選手所忽略掉,因為這可以給觀賞者一種有參與的感覺和連結而成為選手錶現中的一部份。
(以上為獲得2010年黑池職業拉丁第三名Dance News 的評語,摘自舞世界月刊。)




2013年5月12日 星期日

從一本書看到的延伸























最近剛看完這本「誰把台灣經濟搞垮了?
除了搞懂過去、現在的經濟困境外
也概略的理解成因
進而看到人性的弱點

書中提到政府對特定產業的補助
只會吸引更多想立竿見影、即刻獲利的企業主投入
形成重複的投資、內部的競爭與資源的浪費
而且這些業者慣於依賴補貼後
將安於現狀而不思開發與轉型
也無法藉由市場自然淘汰的機制讓經營不善的業者退場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例子是台灣電子業與紡織業的對比
前者正因得到太多政府的補助而呈現群雄廝殺內耗局面
而當年被政府放棄
一般認為成為夕陽工業的紡織業
雖然倒了一半
整體產能與產值反而表現得比之前亮眼
因為退出市場的業者本來就是應該淘汰的

此外  
台灣人的心理也是矛盾的
明知某些補貼不合理
卻還是想拉全民一起來買這個單
政府為了選票
即使債留子孫的政策也得貫徹
例如全民健保造成的血汗醫院
或主要補貼工業用電的低廉電費
還有消費券的發放

健保局、台電、中油、台鐵等國營單位的經營管理是有問題
但人民也不願意接受反應成本的作法
想要看病省錢、要車票不漲、
要年金、要便宜的水電、
弱勢家庭要補助超商早餐 ...
結果到處看到免費早餐沒吃完就亂丟的學生
要不就是低廉的電費造成大量工業用電需求以及浪費
最後再來吵蓋不蓋核電廠...

政府固然在制訂政策與執行上出了問題
而且貪污屢見不鮮
但政府被綁手綁腳的原因一部份也來自選舉──
明知某些補貼不合理卻還是想拿到的台灣人夠理智嗎?
這背後的心態是什麼?
不也一樣是貪嗎?

人類為何會貪?
是不是出於缺乏安全感
害怕匱乏的恐懼?
問題是
到底擁有多少才夠呢?
心理感受與實際狀況不見得真能畫出相關的曲線
我們最頑強的敵人和心底最大的黑洞
不也是在金錢之外該思考、認清的課題嗎?

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緣起性空



















學生時代對基督宗教非常狂熱
服事積極而投入
結交不少優秀熱心的弟兄姊妹
也在見證下完成受洗儀式
只是沒想到當追求信仰之路不再有阻礙時
反而開始質疑聖經與教會裡的現象
覺得這個宗教已經被「人」的意志介入太深而與之漸行漸遠
此後無論靈修之路怎麼走
始終留意其本質與修行的氣場

其實我毫無通靈本領
但認為救贖並不在外力
關鍵全都在自己是否能誠實面對業力與因果

無論顯教的經文
或仁波切的開釋
基本道理大家都懂
但無明常阻礙凡人明心見性
不是貪嗔痴慢疑這五毒所致嗎
五毒把我們打回業力的輪迴裡
逆勢瓦解慣性、追求空性才是靈修的基礎

無論是基督徒、佛(道)教徒、回教徒
外求而沒有洞悉自己
問題都不會得到解決
所以金剛經說: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就是提醒眾生掌握性空而勿本末倒置

今生所遇所見的甘甜與苦澀
是無數過去生所結來的緣
小乘追求個人開悟與解脫
大乘在自度後更進一步慈悲度人
但面對過去生就已醞釀佈局好的眼前這個世界
每個生命與萬相都是法界的壇城
都需要超然的空性來洞見與拆解
否則背負著冤債的怨念跟自己的業力角力
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