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The Quiet American 沈靜的美國人(2002)

 

記不清是為了Michael Caine還是Brendan Fraser 去看這部片
後者除了以「我的鯨魚老爸」得過最佳男主角外
在我印象中演技其實不如外型
然而他在「神鬼傳奇」裡太帥氣太討喜
衝著這點就值得去看看顏值全盛時期的他

上年紀後還有很多劇本可接的Michael在此片中的表現著實亮眼
充分掌握了角色的衝突與轉折
將內心的暗潮洶湧體現得恰到好處 不慍不火
很有英國紳士味道
儘管沒奪下該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可能仍是他這二十幾年最有層次感的詮釋
(那屆Adrien Brody「戰地琴人」無論角色或影片各方面都太難打敗
加上這部片諷刺美國以正義為由去干預他國政治  更不易受青睞)

故事以1950年代初法越戰爭(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的歷史為背景
表面上是英國記者  越南情婦與美國醫療觀察員在西貢的三角戀情
由於英國人已婚而無法迎娶情婦
中途殺出的美國人橫刀奪愛 並許越南美女一個美好未來
但隨著片中法軍 越共 美軍明爭暗鬥的劇情發展
漸漸發現記者暗指深扒黑幕的西方媒體(或法越美外的其他勢力)
情婦代表想藉美國援助來脫胎換骨的越南
而實際身份是CIA幹員的美國人介入他人戀情
就代表美國政府涉入他國內戰時的態度立場
這段戰局政局以三角戀情來譬喻與包裝
不艱澀很好懂(最多自行複習一下歷史)
可以專心的品味故事與感受異國風情

其實情婦鳳的角色呈現有點扁平無力又軟弱
CIA幹員覺得犧牲幾個人無可厚非的鋪陳也太直接粗糙
我無法確定關鍵是在劇本還是這兩位演員身上
畢竟他兩的演技跟Michael這支老薑看起來不在同個級別
然而
電影裡描繪景致的細膩度彌補了以上的遺憾
田野間濃郁的油畫感有台東池上的味道(不禁想起齊柏林「看見台灣」
潺潺河水蜿蜒而嫵媚
西貢市區則透著嘈雜日常與慵懶閒適混合的情調
街邊咖啡座那股靜謐的停滯感
燠熱得看著都出汗了(直到被突如其來的爆炸震醒)
無聲勝有聲的訊息量溢出了螢幕的感覺帶著王家衛風格
後來才發現此片的攝影就是他長期合作的杜可風

提到角色
演記者的越南助手那位Tzi Ma扮豬吃老虎也精彩
前段表現得像普通雇員
爆炸發生後請老板約美國人見面來瞭解一下內幕
還語重心長的提醒老板遲早得選邊站
結果助手真正身份根本是越共
且親自手刃了Brendan飾演的CIA幹員
意在警告美國不要介入越南的政治
當英國記者嗅到不對勁而衝上街想救美國友人時
剛好跟騎著腳踏車離開的助手對上眼
瞬間明白整件事的關聯卻又什麼都做不了...

讓我感傷的還有英國人在窗邊翻書那一幕














起初英國人氣美國人不為街頭爆炸引起無辜死傷感到抱歉
窗邊翻書是即將約出美國人並交給越共的暗號
手中拿書的他轉身即興了一首詩--
我走在街上不慎碰壞東西,人們看著我問我是誰?
美國人很有默契的接下去--
若不巧撞到無賴,損壞不太糟的話我會賠償。

然後問英國人立場不同 是不是還能當朋友?
英國人內心似乎立刻軟化而回到窗邊
但先前在樓下等待翻書暗號的越南拉車伕已經轉身離開
這短短幾秒決定了美國人逃不過的死亡以及英國人的懊惱
但他事後也只能嘴硬的對警方說--
這是戰爭,每天都有人死去。


Craig Armstrong的配樂不錯
這首「Saigon1952」以濃得化不開的異國吟詠纏綿著展開
中段暈染懸疑詭譎氛圍
峰迴路轉的滑向磅礡史詩感後
末段如漸行漸遠的跫音卻在黯然蒼涼中迴盪
聽覺像進行了一場起承轉合的小旅行
心情也跟著沈重起來

2025年8月10日 星期日

五度圈的聯想

被玩電吉他和搖滾的人學生問到五度圈

我一臉矇逼告訴他沒學過
反問他這是什麼還上網爬文
他也覺得音樂人不知道這個很不可思議
結果看了相關分析後才懂學校沒教乃因它是樂理歸納出來的現象
儘管巴洛克早期有作曲家將之畫成圓圈圖
但它畢竟不是樂理本身啊

官大為的頻道有專門介紹五度圈
我不可能解釋得比他更清楚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看:

他提到會乘法的人完全不必糾結九九乘法表怎麼來的
這比喻對天生數學很爛的我再貼切不過
看不到核心的人才圍繞著現象與結果團團轉
中學時正因老嘗試以公式去套用同類型題目的迷思
注定到某個難度門檻就過不去
從而無法學好數理的宿命

今天練舞時這種感覺尤其強烈
當內部元素運作得夠完整就出現正確的味道
各種舞姿的呈現都有醞釀的過程
簡化或不到位的操作跟火候十足的張力
有著門外漢也分辨得出的天壤之別
一般人以為速度快的舞較難練成
以下影片就拉丁中的慢舞倫巴來做對比
會看到速度快慢不是重點
也無關乎身材  服裝  舞步
因為選手在靜態中也能體現的流動與延伸
是長期拆分並鍛鍊各肌肉區塊的結果
樂器練習的原理亦然

新疆舞「掀起你的蓋頭來」能只做頭部左右擺  而不動身體
中東肚皮舞能快速扭腰擺臀  而不動身體
以及這些個民族舞蹈能用身體做成波浪舞
看起來如龍擺尾般一節節的律動
都是脊椎拉緊後
不同部位肌肉各自分離運作的視覺成果
而非只是把整段身軀直通通搬來搬去的移動

似乎每個專業領域都如此
越厲害的人越能挖掘根源直指核心
從而看出源頭到現象的脈絡
改善問題更有效率
凡人只會以各種外在做分類
就產生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的模式
畢竟中軸乃在圓心而非圓周


接著聯想到信仰何嘗不是類似的道理呢
印光法師才會說菩薩畏因  眾生畏果
正行  從正心正念開始

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2025 台北國際合唱節之鹽湖城藝術家合唱團


 







謝謝雅芳贈票
讓我得以在昨今兩場音樂饗宴中朝聖
尤其喜愛今晚的合唱團
再次感受「比賽」跟「演出」的曲目到準備方向的差異
也是自己帶團期間不斷嘗試克服的問題

比賽要在短時間內抓住觀賞者的注意力並展現強項
音樂會則能完整展現平日積累的各種風貌與起承轉合
兩者要的效果很不一樣
或許類似約聘  專案工作跟一份深耕全職的比較

昨天賽事裡每隊只演唱兩曲
壓箱寶背後的競技、炫技可能凌駕了藝術面
當然精彩萬分
卻也像兩小時的人聲特技表演
今天這支原不認識的合唱團則讓我驚艷
整場音樂會安排的曲目豐富多元
而且擁有我耳朵最愛的聖詠式和聲
演唱各種語文在咬字與母音間的轉換極為自然圓融

聲音從頭腔  口腔送出時
若共鳴位置多點比例在後腦杓
就會產生類似菲律賓團那種音量與厚度
若把臉當面罩而讓聲音貼著面罩引向額頭上方
出來的音色則較乾淨清亮鬆弛
接近葛利果聖歌的空靈效果
早期教士們演唱的多為經文歌
或許這種發聲法的起源帶著目的性也未可知

我個人的比喻可能很奇怪
但覺得這種唱法像極了愛情--
秀給全世界看的張揚
或擁抱親吻的外在是激情而非愛情
真愛要像海綿一樣的包容又避震
而且內斂而節制...

是了
我深受這種音色觸動在於其感性被理性包裹
一種我會  我能  但是我知道如何控制的美   
內部沸騰澎湃卻以外在冷冽平靜來呈現
是更難達成的謙遜與節制
那內斂極致到了得內傷的方式


昨天的音樂會裡我感動落淚只有一次
今晚卻數不清
他們的音色有娓娓道來的柔和及上帝視角的空靈
蘊含的爆發力都在「度」裡建構與流轉
連安可曲那首我不認識的台語歌都詮釋得味道十足 令人動容
這就是真正的藝術啊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2025 台北國際合唱大賽





 









好多年沒聽國際合唱賽
感謝團友雅芳贈票
讓我得以聆賞今年大獎賽九隊的精彩演唱
在這個滂陀雨夜裡重圓
合唱夢
散場出來雨也停了
空氣中綻放著音樂廳特有的甜味
捷運上還遠遠瞥見超過25年未見卻都沒變的老團友鑽哥
只是在車廂另一頭隔著許多人而無法打招呼
也看到不少乘客手中拿著節目單
才想起三樓望下去幾乎滿座
國內外九支演出團體各有大批粉絲啊

作為一個長期浸淫於音樂  舞蹈  繪畫裡的藝術人
常問自己哪一門更能深入與表達靈魂
至今還不算有答案
不過個人覺得視覺呈現的門檻似乎低一些
因為它只管綻放
孤獨在那也毋須顧慮有沒有知音
所以梵谷生前一幅畫都沒賣掉
莫迪里亞尼窮困潦倒到一掛掉老婆就跟著自殺
而畢卡索的立體派
與馬締斯的野獸派則幾乎跟「美」沒有半毛錢關係

但是  音樂跟舞蹈卻不屬於沈默的藝術
閉門自嗨而不眾樂樂就不對勁
自娛之後似乎得娛人與分享
但是否就更能探索靈魂
感受因人而異吧

儘管拿過些獎項
然在音樂界不算特別傑出
或許正是一輩子愛合唱的主因--
一來都唱A Cappella 能精進音感的敏銳度
二來合唱從不鼓勵個人主義強出頭
有自身特色卻能像一滴水融入大江大海
構建出和聲與和諧才是本領


合唱人應該都知道菲律賓Madrigal Singers這支天團
其水平三、四十年前就建立了世界級口碑
每次訪台演出總是一票難求
今晚賽程有兩團菲律賓團
自然會歸納與比較
相信他們也一路向前輩團學習了不少
發現菲律賓團團服都華美到張揚的程度
其實個人沒有很喜歡這種浮誇(還好視覺不至於干擾聽覺)

然後很佩服同是亞洲人
他們也不比台灣人高大
音量  音色  音效卻都極為驚人
其從頭頂到腳底的腔體都用得遊刃有餘的發聲法
在那麼多人的團裡竟能詠得如此和諧
而分開SOLO時每位又都是成熟的聲樂家
分合之間靈動切換  自如無痕

若問有沒有缺點
只能說那個不易做到的厚實度對我的耳朵有點over
儘管他們挑戰音域和開發調性的本領超強
個人卻覺得舒服的織度與張力有個範圍和極限
就像連續三小時聽理查‧史特勞斯或甚至史特拉汶斯基會變成折磨一樣

講到這
今晚的台灣團相形之下嫩了些
(雖然我沒留下等名次宣布)
有種檢定10級跟6級比的感覺
但我的感動絲毫未減
因為6級的藝術性不一定更深刻
除了動聽之外共鳴才能直擊人心
我唯一的淚留給了泰雅族兒童團的「陽光小雨組曲」
youtube上找到的都沒有今晚的他們唱得好

台灣團普遍特色就是透亮純淨如雲朵
唯一的香港男聲團也是我愛的頭腔聖詠唱法
猶如連環準確穿針引線的對位讓我想起建中的木樓和成功的拉縴人合唱團
而兩團印尼團的發聲法則介於菲律賓與台灣發聲法之間
比較特別的是頭一次看到合唱團裡出現戴頭巾的穆斯林歌者
也發現各團起音並不都慣用音笛
第二支印尼團竟用可愛的手風琴

今天的比賽可能很難評分
因為各團風格迥異  各有千秋
只是曲子難易差距大
濃墨重彩與鬆弛輕盈想必各有所好
不知道評審團會著重哪個部分
或評分項目的比重如何分配呢

個人並未偏好無調性現代作品
雖然音很難找很難唱準
但這應該算是個技能而不能稱為藝術吧
不過
聽覺畢竟是非常personal的感受
我這終身學習者的重點多放在觸及靈魂與產生共鳴
文字耙梳的意義在於將所有的吸收做一個反芻
消化後面對內在的聲音整理出自己的維度
再定期檢視有沒有提升


以下是今晚整場最喜愛的曲目:

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Sabrina 龍鳳配 (1954&1995)




看過茱莉亞歐蒙與哈里遜福特主演的「新龍鳳配」兩三次
對這部浪漫喜劇印象頗為深刻
至於1954年奧黛麗赫本的「龍鳳配」年代久遠一直無緣觀賞
昨天中華電信MOD終於滿足了我的好奇心
看影片很少一氣呵成的我竟在半天內排除萬難把它看完
然後很好奇IMDB給前後龍鳳配的評價竟是7.6與6.3
明明劇情相仿
20世紀末的電影拍攝手法也進步許多
例如人在車上的綠幕效果高下立分
這麼大的評價差距到底是因為演技還是什麼偶像情結沒人曉得
而且我個人雖十分欣賞奧黛麗赫本的清新脫俗
她也拿過不只一個影后
卻並不認為她的有入木三分的表現力
又老飾演眨巴著大眼無辜又無厘頭望著男主角的那類角色
同質性頗高

好的演員不瘋魔不成佛
套進各個角色如同變色龍
彷彿從日偏蝕到日全蝕
自身性格在詮釋過程中逐步隱匿消融
終至離了戲臺也出不了角色
感覺自己欣賞的張國榮 和Deniel Day-Lewis 有這個味道
女演員當然也不少
我得慢慢想一下

年輕的時候看愛情片會隨著劇情又哭又笑或心痛
感動之淚甚至會讓我將該片與希臘悲劇相比擬
自以為心靈在兩小時中得到一場淨化洗滌
回想一下哪些作品曾讓我產生這種感覺喔...
華語片的梁祝 藍與黑 新不了情 玫瑰的故事
到外語片莎翁情史 第六感生死緣 英倫情人 瘋狂亞洲富豪等
(外語這幾部甚至在我的最愛片單裡)
但即使有值得肯定的劇本 導演與演員
已經無法在靈魂深處說服這個年紀的我
只覺得是一劑安慰魯蛇的兩小時嗎啡 
名符其實的爽「騙」罷了(這樣說會不會太廉價)

戲劇史濫觴應始於希臘悲劇吧?
悲劇比喜劇更受推崇因為它被視為更高層次的藝術形式
在人類情感 哲學思辨與道德探索上的影響力遠超喜劇
並能讓人面對生命中的磨難
那個時代還不具「人本」思想
但希羅諸神早被賦予各種人性
表示將自身性格在他人他物上投射的概念已然產生
也是戲劇與電影的精神
而不再輕易被感動的心態推進是否關係到維度的提升
則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

扯遠了
回到這部喜劇片/騙上
論及巴黎與愛情
怎麼可以漏掉下面這首Édith Piaf的浪漫名曲呢


2025年6月8日 星期日

Crazy Rich Asians 瘋狂亞洲富豪 (2018)

 















這部電影是刷影星楊紫瓊的作品時發現的
大概類似灰姑娘或仙履奇緣之類亞洲版
劇情講述在紐約教授經濟的美籍華裔女教授Rachel
其男友Nick將回新加坡擔任至交婚禮的伴郎
也想藉此機會將女友介紹給家人
於是Rachel隨之前往此生沒造訪過的國度
並意外看盡了亞洲富豪們的奢華與勾心鬥角

這種電影裡面一定要有反派
不意外
Nick的母親認為Rachel沒家世背景
配不上即將繼承家業的寶貝兒子 
這位母親就是楊紫瓊飾演
年輕時不受婆婆待見
為了維持家族和諧吃了不少苦頭
後來也用同樣方式否定兒子的心上人
她清麗優雅形象背後的趾高氣昂當下看似擊潰Rachel了
但女教授最後用一局麻將完成了逆轉
贏得了愛情與認同

這麼老套的劇情和富豪們的紙醉金迷
我看得都快睡著
就在最後Nick似乎必須在愛情與親情中擇一時
Rachel約Nick的母親到麻將館一見
打麻將邊掏心窩子那場戲
才讓人驚艷得回了神
為Rachel不卑不亢的智慧感動不已
原來愛到極致的表現也可以是成全與放手

Rachel早就胡牌並知道Nick母親在聽哪一張
卻還故意放砲給對方的那一幕 
不得不說實在太精彩了
完美演繹了賽局理論的精神
也呼應了她在片頭以心理學贏了助教的牌局之劇情
使大家看到Rachel如何睿智的營造雙贏局面
難怪能擄獲低調富家子Nick的心

Nick媽因此理解了Rachel並軟化做出讓步
接下來的精彩當然就是Nick及時衝上Rachel飛NY的飛機
在眾目睽睽下以母親手上的綠寶石戒指向Rachel求婚那一幕啦
此時無聲勝有聲
這顆戒指說明了Nick母親的接納
全機瞬間掌聲雷動的祝福這對璧人
個人認為影片應該在這裡劃下句點
Nick帶Rachel回家又辦了場雲集親友的奢華派對
反而顯得爛尾了

這部片有個讓人津津樂道的特別之處
算是好萊塢出品卻全用亞裔演員的作品
還有個小驚喜
就是我欣賞的喜劇演員Jimmy O. Yang也在裡面飾演了配角
他的脫口秀影片幾乎每支都讓人會心一笑~



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人間四月天


















四月只剩一週才提筆有點晚
地球暖化改變了不少自然景觀
月初窗外的吉野櫻還綻放著
有些地方甚至下四月雪
所以偶見新芽與寒意的抗頡

四月主要為牡羊座
做為一年之首的星座
突破重圍 衝鋒果決當彰顯於此
也是許多牡羊座親友與生俱來的性格(有些比較隱性)
然而這個族群的功課大概是堅持度
要比較小心虎頭蛇尾 無疾而終

對四月的感受因人而異
不會只限於春意盎然後的怒放而已
例如林徽因的這首詩
提到了風   舞   黃昏   星子
她詩裡的主角豐富了她的想像
而她的詩具象化了我們感受到的四月天

很多人視它為一首情詩
並揣測男主角是哪一位
結果是林徽因寫給兒子梁從誡的
他幸運的在襁褓中就承載著滿滿的美與愛



































徐志摩  梁思成與金岳霖三位才子
各自在林徽因的生命中譜出不同曲風的篇章
我很難說出貼切的曲子去涵蓋他們三位的才情
只覺得像快板  慢板與中庸行板
在奏鳴曲式裡快板加輪旋曲常放在最後
不禁揣摩林徽因若與這三位結識的時間順序重新排列的話
命運交響曲會出現什麼變化呢

可惜沒如果
但也幸好沒如果
我們只能把所有的發展都當最好的結果


金岳霖悄然走入了林徽因的婚姻生活
卻始終保持著度與距離
雖然在紛紜的眾說裡
有的說他不願傷害梁思成
也有人說金岳霖只是更愛自由 不想負責
然而光他欣賞與對待林徽因的方是就是最值得讚賞的
愛 本非只是不羈的張揚
也該有內斂的節制

一樣四月的花
木棉與紫藤視覺上就有這兩種極端的氣質


人只是這個世界的客體
故事的盡頭就像默默走出了一幅畫
金岳霖知道過程追尋什麼
而亙古的又是什麼
下為他獻給四月離世的林徽因的輓聯--
一身詩意千尋瀑
萬古人間四月天

金岳霖為另位好友鄧以蟄寫的輓聯則是--
露霜葭蒼   宛在澄波千頃水
屋深月滿   依稀薜荔百年人



呼應鄧以蟄美學大師的身份
其中有水有月  雅致情深
金岳霖果然不愧具有讓林徽因也動心的才情啊

2025年4月1日 星期二

大隻佬(2003)


這部充滿禪意  值得反覆咀嚼的大隻佬
是個人對香港導演杜琪峰評價最高的一部作品
論宿世因果
大家心中那把尺不盡相同
輪迴也非單純可等值代換的過程
但放下不執著卻是今生的你我都可修習的功課

見旁人未得與行為相應的果報或質疑公道
讀了忒修斯之船就會發現這個悖論--
既然人無法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水
那時空移轉後的李鳳儀還是之前殺人無數的日本兵嗎

然而大隻佬卻說了:
「不是前世今生
那個日本兵不是李鳳儀
李鳳儀不是那個日本兵
只是日本兵殺了人
李鳳儀就要死
這就是因果法則」
大隻佬說這話時剛好拾荒阿婆推著回收車經過
在他們身邊撿拾起兩支玻璃瓶
丟瓶子與撿瓶子不同人
但有人扔就有人得善後
正不落痕跡的解釋了這個道理

此乃量子糾纏的體現
當人們以好壞各種形式與他人能量場產生共振
哪怕到天涯海角還是輪迴轉世
因果仍會互相鎖定
你就是他 他就是你
因彼此互為意念的投射
累世的相愛相殺
看誰先放下罷了

劇中的了因與殺人犯孫果的名字是有意安排的呼應
起初小和尚了因發現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終將發生的事
憤懣的脫下袈裟還俗
還混跡於燈紅酒綠
但李鳳儀為了他用自己去終止量子糾纏
了因也在最後悟出心魔的運作而放下恨意
佛家之所以勸說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這就是真諦啊

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Prisoners 私法爭鋒(2013) VS Mystic River 神秘河流(2003)



奧斯卡季又近
昔日總趕在頒獎前把當屆熱門影片嗑完
邊看邊做一堆相關功課
現在時間卻不夠用到欠一屁股電影債
能夠耍廢的假期裡才囫圇吞棗 狼吞虎嚥

我是從追Jake Gyllenhaal的作品開始的
他的光芒在李安的「斷背山」裡被已故的Heath Ledger掩蓋
但看了「十月的天空」和「怵目驚魂28天」後發現他蠻慎選劇本的
後者做空難預知夢的劇情在那個年代很先進而另類
他也似乎適合內斂、心裡戲很深的角色
寒假就特地挑了「雙面危敵」與「私法爭鋒
前者演的雙重人格讓我想起「鬥陣俱樂部
後者則著重人性刻畫  劇情的鋪陳也有層次
主次要演員詮釋又到位
看下來心情整個變得沈重灰暗

劇情不複雜
兩個小女孩結伴出門後一起失蹤
兩位父親、兩個家庭都著急卻有不同表現
Jake Gyllenhaal飾演鎮上辦案的警長
追著追著扯出多年前的案外案


同個故事被不同人陳述會有不同的樣貌
電影的厲害之處不在故事本身
更在於說故事的方式及其帶給觀眾的感受
或是否能伴隨省思--
劇中那對失去孩子就拐別人孩子的夫妻
那明明是受害者卻一直被冤枉成加害者的可憐孩子
還有傷害別人時不斷禱告念經文
彷彿就能合理化行為並得到上帝加持的扭曲心態...
此片的後勁在於沒有演出來但可能在觀眾心裡發酵的小劇場


因主觀的誤解而去傷害無辜者的行為
等於以上帝之名行魔鬼之實
(好吧,他們原也是苦主,或許不算魔鬼,但就是自以為正義的凡人)
這使我聯想到另一部類似題材的電影「神秘河流
只要是Clinton Eastwood出品
大家都會朝緩慢節奏卻深刻鋪陳去歸類

「神秘河流」在我看來處理得更細膩內斂
演員全是大拿看來甚為過癮
連飾演意外被弒的女兒  很快就領便當的Emmy Rossum
也於日後的「歌劇魅影」電影版裡紅過一波
在我心中是繼Meg Ryan後最符合美國甜心形象的青春典型

劇中三個兒時玩在一起的街頭屁孩
成年後發展與命運都不同
其中最慘的男孩Dave被陌生人挾持上車帶去侵犯
逃出後的餘生活在他人無法體會的陰霾中
配偶也不站在他這邊或幫助他釐清
最後還被童年好友Jimmy冤枉乃至於親手殺害

Jimmy誤會愛女被Dave所殺而準備為女兒報仇時
Dave一邊否認著   一邊對Jimmy掏心窩:
「如果25年前上那台車的人是你,你就會理解...」
豈料Jimmy直接吐槽:
「但上車的人不是我,是你。」

在這一幕裡
雖能想像Jimmy亟欲為女兒復仇的冷血
然而Dave的痛卻是黑暗隱晦且終身難以啟齒的
最後還不明不白的被冤枉被殺害
多年前第一次看到這裡時忍不住揪心的眼淚
飾演Jimmy的Sean Penn 和飾演Dave的Tim Robbins都很精湛
雙雙囊括該屆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與男配角

這部電影一樣處處套入經文
以虔誠信仰來包裝角色在劇情中的人設--
混過黑道 蹲過苦牢的Jimmy成為教會成員還出席女兒領聖餐儀式
挾持並猥褻童年Dave的戀童變態甚至戴著主教戒指要求Dave親吻之...


我相信上帝還是上帝
但凡人也畢竟是凡人
於是呂氏春秋和列子 ‧ 說符裡都出現過的故事「
疑人竊鈇」常發生在現實中
主觀的論斷他人或入人於罪幾乎是人性的一部份

然而
上帝面前自有天平
誰有權柄審判別人
帶著自己眼中的樑木去挑別人眼中的刺呢

其實人類建立的宗教及利用各路神祇的方式
不少已偏離原始純淨的真理
不願放下成見自我省思的話
宗教就只是自圓其說的話術和藉口罷了
不得不引以為戒啊






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Hymne à l'amour 愛的讚歌 (1949)

 

Le ciel bleu sur nous peut s'effondrer
Et la terre peut bien s'écrouler
Peu m'importe, si tu m'aimes
Je me fous du monde entier

Tant qu'l'amour inondera mes matins
Tant qu'mon corps frémira sous tes mains
Peu m'importent les problèmes
Mon amour, puisque tu m'aimes

J'irais jusqu'au bout du monde
Je me ferais teindre en blonde
Si tu me le demandais
J'irais décrocher la Lune
J'irais voler la fortune
Si tu me le demandais
Je renierais ma patrie
Je renierais mes amis
Si tu me le demandais
On peut bien rire de moi
Je ferais n'importe quoi
Si tu me le demandais

Si un jour la vie t'arrache à moi
Si tu meurs, que tu sois loin de moi
Peu m'importe, si tu m'aimes
Car moi, je mourrai aussi

Nous aurons pour nous l'éternité
Dans le bleu de toute l'immensité
Dans le ciel, plus de problèmes
Mon amour, crois-tu qu'on s'aime?
Dieu réunit ceux qui s'aiment


儘管在21世紀過了近四分之一的今日
相信愛情的人已日稀
但此曲未被時代洪流淘汰
不斷加入氣勢磅礡的管弦樂擴編
也在各路優秀歌手的傳唱裡繞樑不止
最近最撼動人心的一回
自然是2024年巴黎奧運上Céline Dion的演唱
堅定鏗鏘的表現比原唱更加飽滿

這是Édith Piaf的曲子裡最深得我心的一首
應該歸功於優雅流暢而纏綿的旋律
但第一次被此曲震懾卻非出於原唱
而是Lara Fabian的現場...
怎麼知道這位女神歌手則是另一個故事了

話說
二十世紀末首演就一炮而紅的音樂劇鐘樓怪人
劇中對女主角Esmeralda始亂終棄
彷彿現代陳世美的侍衛長Phoebus
第一代飾唱歌手是Patrick Fiori
我曾因欣賞他的歌聲而在此留下記錄
當年他本與演他未婚妻小百合的歌手Julie Zenatti假戲真做交往著
八卦追著追著他卻換了女友
不禁好奇前後任差異如何?
是否也是歌手?
就此查到嫵媚慵懶的Lara Fabian
相較於Julie Zenatti活力四射的青春形象
Lara Fabian無疑更富成熟韻味
歌聲也令聽眾回味無窮
以下就是當年熱戀的這兩人忘我的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