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2025 台北國際合唱大賽





 









好多年沒聽國際合唱賽
感謝團友雅芳贈票
讓我得以聆賞今年大獎賽九隊的精彩演唱
在這個滂陀雨夜裡重圓
合唱夢
散場出來雨也停了
空氣中綻放著音樂廳特有的甜味
捷運上還遠遠瞥見超過25年未見卻都沒變的老團友鑽哥
只是在車廂另一頭隔著許多人而無法打招呼
也看到不少乘客手中拿著節目單
才想起三樓望下去幾乎滿座
國內外九支演出團體各有大批粉絲啊

作為一個長期浸淫於音樂  舞蹈  繪畫裡的藝術人
常問自己哪一門更能深入與表達靈魂
至今還不算有答案
不過個人覺得視覺呈現的門檻似乎低一些
因為它只管綻放
孤獨在那也毋須顧慮有沒有知音
所以梵谷生前一幅畫都沒賣掉
莫迪里亞尼窮困潦倒到一掛掉老婆就跟著自殺
而畢卡索的立體派
與馬締斯的野獸派則幾乎跟「美」沒有半毛錢關係

但是  音樂跟舞蹈卻不屬於沈默的藝術
閉門自嗨而不眾樂樂就不對勁
自娛之後似乎得娛人與分享
但是否就更能探索靈魂
感受因人而異吧

儘管拿過些獎項
然在音樂界不算特別傑出
或許正是一輩子愛合唱的主因--
一來都唱A Cappella 能精進音感的敏銳度
二來合唱從不鼓勵個人主義強出頭
有自身特色卻能像一滴水融入大江大海
構建出和聲與和諧才是本領


合唱人應該都知道菲律賓Madrigal Singers這支天團
其水平三、四十年前就建立了世界級口碑
每次訪台演出總是一票難求
今晚賽程有兩團菲律賓團
自然會歸納與比較
相信他們也一路向前輩團學習了不少
發現菲律賓團團服都華美到張揚的程度
其實個人沒有很喜歡這種浮誇(還好視覺不至於干擾聽覺)

然後很佩服同是亞洲人
他們也不比台灣人高大
音量  音色  音效卻都極為驚人
其從頭頂到腳底的腔體都用得遊刃有餘的發聲法
在那麼多人的團裡竟能詠得如此和諧
而分開SOLO時每位又都是成熟的聲樂家
分合之間靈動切換  自如無痕

若問有沒有缺點
只能說那個不易做到的厚實度對我的耳朵有點over
儘管他們挑戰音域和開發調性的本領超強
個人卻覺得舒服的織度與張力有個範圍和極限
就像連續三小時聽理查‧史特勞斯或甚至史特拉汶斯基會變成折磨一樣

講到這
今晚的台灣團相形之下嫩了些
(雖然我沒留下等名次宣布)
有種檢定10級跟6級比的感覺
但我的感動絲毫未減
因為6級的藝術性不一定更深刻
除了動聽之外共鳴才能直擊人心
我唯一的淚留給了泰雅族兒童團的「陽光小雨組曲」
youtube上找到的都沒有今晚的他們唱得好

台灣團普遍特色就是透亮純淨如雲朵
唯一的香港男聲團也是我愛的頭腔聖詠唱法
猶如連環準確穿針引線的對位讓我想起建中的木樓和成功的拉縴人合唱團
而兩團印尼團的發聲法則介於菲律賓與台灣發聲法之間
比較特別的是頭一次看到合唱團裡出現戴頭巾的穆斯林歌者
也發現各團起音並不都慣用音笛
第二支印尼團竟用可愛的手風琴

今天的比賽可能很難評分
因為各團風格迥異  各有千秋
只是曲子難易差距大
濃墨重彩與鬆弛輕盈想必各有所好
不知道評審團會著重哪個部分
或評分項目的比重如何分配呢

個人並未偏好無調性現代作品
雖然音很難找很難唱準
但這應該算是個技能而不能稱為藝術吧
不過
聽覺畢竟是非常personal的感受
我這終身學習者的重點多放在觸及靈魂與產生共鳴
文字耙梳的意義在於將所有的吸收做一個反芻
消化後面對內在的聲音整理出自己的維度
再定期檢視有沒有提升


以下是今晚整場最喜愛的曲目:

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Sabrina 龍鳳配 (1954&1995)




看過茱莉亞歐蒙與哈里遜福特主演的「新龍鳳配」兩三次
對這部浪漫喜劇印象頗為深刻
至於1954年奧黛麗赫本的「龍鳳配」年代久遠一直無緣觀賞
昨天中華電信MOD終於滿足了我的好奇心
看影片很少一氣呵成的我竟在半天內排除萬難把它看完
然後很好奇IMDB給前後龍鳳配的評價竟是7.6與6.3
明明劇情相仿
20世紀末的電影拍攝手法也進步許多
例如人在車上的綠幕效果高下立分
這麼大的評價差距到底是因為演技還是什麼偶像情結沒人曉得
而且我個人雖十分欣賞奧黛麗赫本的清新脫俗
她也拿過不只一個影后
卻並不認為她的有入木三分的表現力
又老飾演眨巴著大眼無辜又無厘頭望著男主角的那類角色
同質性頗高

好的演員不瘋魔不成佛
套進各個角色如同變色龍
彷彿從日偏蝕到日全蝕
自身性格在詮釋過程中逐步隱匿消融
終至離了戲臺也出不了角色
感覺自己欣賞的張國榮 和Deniel Day-Lewis 有這個味道
女演員當然也不少
我得慢慢想一下

年輕的時候看愛情片會隨著劇情又哭又笑或心痛
感動之淚甚至會讓我將該片與希臘悲劇相比擬
自以為心靈在兩小時中得到一場淨化洗滌
回想一下哪些作品曾讓我產生這種感覺喔...
華語片的梁祝 藍與黑 新不了情 玫瑰的故事
到外語片莎翁情史 第六感生死緣 英倫情人 瘋狂亞洲富豪等
(外語這幾部甚至在我的最愛片單裡)
但即使有值得肯定的劇本 導演與演員
已經無法在靈魂深處說服這個年紀的我
只覺得是一劑安慰魯蛇的兩小時嗎啡 
名符其實的爽「騙」罷了(這樣說會不會太廉價)

戲劇史濫觴應始於希臘悲劇吧?
悲劇比喜劇更受推崇因為它被視為更高層次的藝術形式
在人類情感 哲學思辨與道德探索上的影響力遠超喜劇
並能讓人面對生命中的磨難
那個時代還不具「人本」思想
但希羅諸神早被賦予各種人性
表示將自身性格在他人他物上投射的概念已然產生
也是戲劇與電影的精神
而不再輕易被感動的心態推進是否關係到維度的提升
則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

扯遠了
回到這部喜劇片/騙上
論及巴黎與愛情
怎麼可以漏掉下面這首Édith Piaf的浪漫名曲呢


2025年6月8日 星期日

Crazy Rich Asians 瘋狂亞洲富豪 (2018)

 















這部電影是刷影星楊紫瓊的作品時發現的
大概類似灰姑娘或仙履奇緣之類亞洲版
劇情講述在紐約教授經濟的美籍華裔女教授Rachel
其男友Nick將回新加坡擔任至交婚禮的伴郎
也想藉此機會將女友介紹給家人
於是Rachel隨之前往此生沒造訪過的國度
並意外看盡了亞洲富豪們的奢華與勾心鬥角

這種電影裡面一定要有反派
不意外
Nick的母親認為Rachel沒家世背景
配不上即將繼承家業的寶貝兒子 
這位母親就是楊紫瓊飾演
年輕時不受婆婆待見
為了維持家族和諧吃了不少苦頭
後來也用同樣方式否定兒子的心上人
她清麗優雅形象背後的趾高氣昂當下看似擊潰Rachel了
但女教授最後用一局麻將完成了逆轉
贏得了愛情與認同

這麼老套的劇情和富豪們的紙醉金迷
我看得都快睡著
就在最後Nick似乎必須在愛情與親情中擇一時
Rachel約Nick的母親到麻將館一見
打麻將邊掏心窩子那場戲
才讓人驚艷得回了神
為Rachel不卑不亢的智慧感動不已
原來愛到極致的表現也可以是成全與放手

Rachel早就胡牌並知道Nick母親在聽哪一張
卻還故意放砲給對方的那一幕 
不得不說實在太精彩了
完美演繹了賽局理論的精神
也呼應了她在片頭以心理學贏了助教的牌局之劇情
使大家看到Rachel如何睿智的營造雙贏局面
難怪能擄獲低調富家子Nick的心

Nick媽因此理解了Rachel並軟化做出讓步
接下來的精彩當然就是Nick及時衝上Rachel飛NY的飛機
在眾目睽睽下以母親手上的綠寶石戒指向Rachel求婚那一幕啦
此時無聲勝有聲
這顆戒指說明了Nick母親的接納
全機瞬間掌聲雷動的祝福這對璧人
個人認為影片應該在這裡劃下句點
Nick帶Rachel回家又辦了場雲集親友的奢華派對
反而顯得爛尾了

這部片有個讓人津津樂道的特別之處
算是好萊塢出品卻全用亞裔演員的作品
還有個小驚喜
就是我欣賞的喜劇演員Jimmy O. Yang也在裡面飾演了配角
他的脫口秀影片幾乎每支都讓人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