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鐘樓怪人(三)
最愛的音樂劇是「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它們都是法國的經典作品
一樣是雨果(Victer Hugo)筆下的悲劇
完全迥異的音樂及舞台風格
卻都在終場賺到了我的熱淚
「悲慘世界」我是在倫敦西區看的
當時哭到不敢走出去
散場了還坐著拭淚甚久
可能在異鄉情緒比較容易解放吧
基於「悲慘世界」的戰爭時代
背景台上也就有許多大陣仗的場景和道具
但「鐘樓怪人」為了給舞者表演空間
布景相對陽春了許多
卻都省得恰到好處
實在令人歎服
至於音樂
只能說調不同而無法論高低
至今仍常聽「悲慘世界」飾唱英語版第一代Jean Valjean的Colm Wilkinson
已讓我聽上癮頭
他那輕鬆轉到頭腔並維持集中的假聲
簡直像Pavarotti(願他安息)的high C一樣自如
而Philip Quast唱的Javert則是溫暖結實的baritone
都是聲樂學習者的夢幻歌聲
已經伴我魂牽夢縈好幾個年頭
年輕的「鐘樓怪人」一出場(首演至今不滿8年)被譽為法國的「歌劇魅影」
可能指劇情裡都有個醜八怪吧
但我私下以為他們是路線不同的東西
「鐘樓怪人」完全現代化
而Andrew Lloyd Webber在「歌劇魅影」裡嘗試表現的
卻是古典歌唱藝術與現代布景效果之結合
從而演繹劇中小眾的浪漫情懷(較諸「悲」、「鐘」兩劇的時代背景它算是單純些)
最近介紹「鐘樓怪人」時
總會連「悲慘世界」一起講
雨果寫兩部小說的年代雖相差30來年
但風格維持一致
這是另一個有得寫的主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