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亂世浮生 The Crying Game (1992)















謝謝中華電信MOD讓我免費看到這部佳作。

我愛歷史,也愛看電影,能從中一窺歷史的電影就是最愛的題材(另兩個愛看的主題的藝術與宗教)。這部電影正好帶觀影者瞭解北愛爾蘭共和軍與英國之間的衝突由來與之後的發展,雖然這部分其實並非電影劇情的主軸,試想人類在戰亂中有多少無辜的犧牲,又有多少人的善良本性在其中被迫扭曲了啊。

此片以Boy George的名曲"The Crying Game"命名,已經是一個濃烈的暗示,但30年前我在戲院觀看時還是被嚇了好大一跳(不記得當年台灣電影有沒有分級制度,但主角的重要部位有打馬賽克),才發現自己後知後覺,而且Boy George是愛爾蘭裔英國人,這樣的鋪陳安排真的很神吧。

一向尊重他人的感情,而且同意真愛應該超脫種族、性別、身份及種種條件的框架。跨界的愛勉強不得,但無論它源於本性(呼應片中蠍子與青蛙的故事)、友情、歉疚還是其他什麼因緣,起心動念的善良絕對值得致敬與保護。

BTW,劇中人Dil在地下鐵酒吧演唱"The Crying Game"時,身上穿的洋裝,第一眼看到時的聯想是Gustav Klimt的名畫「」及其他穿著黃色衣裳的仕女畫,例如Adele一號... Klimt似乎特別喜歡給他筆下的女性穿黃衣服。



I know all there is to know about the crying game
I've had my share of the crying game
First there are kisses
Then there are sighs
And then, before you know where you are
You're sayin' goodbye

One day soon, I'm gonna tell the moon about the crying game
And if he knows, maybe he'll explain
Why there are heartaches (Heartaches)
Why there are tears (So sad)
Then what to do to stop feeling blue
When love disappears

I know all there is to know about the crying game
I've had my share of the crying game
First there are kisses (Kisses)
Then there are sighs (So sad)
And then, before you know where you are
You're sayin' goodbye

Don't want no more of the crying game (Don't want no more)
Don't want no more of the crying game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令人驚艷的 The Ninth Gate 第九道門 (1999)


農曆七月查完惡魔VALAK來源與所羅門的小鑰匙相關的黑魔法,當然也要向常出現在驚悚片中的撒旦(墮落天使路西法)/天使長加百列等幾位致敬一下。

其實聖經中似乎並沒有明指撒旦就是路西法,在啟示錄第十二章敘述了Lucifer與天界的戰爭,其中並未提及Satan這個名字,後來種種混淆的說法,多半與後代的文學創作者有關,說來話長,必須另作探討。

這類題材相關電影非常多,最知名的經典大概屬2005年基努李維飾演的驅魔神探,片中他交手的是原為天使長的加百列,善惡的對決中有許多帶著哲思與考驗的橋段,與離棄上帝的心路歷程。

或許我個人偏好富有神秘色彩、隱喻、解謎與歷史典故的鋪陳,Johnny Depp又剛好是駕馭這類角色的箇中翹楚,很容易聯想到這部"The Ninth Gate"。該片根據西班牙暢銷小說作家阿圖羅·佩雷·雷維特在1993年創作的小說《大仲馬俱樂部》改編,這裡有較深入的說明,後來由波蘭裔法國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拍成電影,是相當值得推薦的驚悚片,且網路確實仍能找到劇中能召喚魔鬼的第九道門這本書的Boris Balkan版,儘管是配合電影劇情的道具書,依然夠酷的。



劇情大概講述書商Corso受託確認一本名為「黑暗王國的第九道門」的古書之真偽,據說書中記載召喚魔鬼並獲得天下無敵、長生不老的方法。鑑別之旅將他帶到馬德里(西班牙)、辛特拉(葡萄牙)、巴黎(法國)和托萊多(西班牙)等地,過程中也遇到惡魔崇拜者、痴迷的藏書家和一位眼神迷離而誘人的神秘女郎,且最終在其引誘下走向通往書中的第九道門。

全片以懸疑詭異的氣氛取勝,書商追到哪就會有人離奇死亡,但從頭到尾都沒看到鬼。故事以九幅插圖鑑別書的真偽為主軸,然插圖背後的隱喻宛如曲徑通幽,除了咒語、儀式、五芒星等神秘學外,還有隱晦的謎語與悠長的歷史背景,初始引人入勝,卻漸漸像黑洞般吸走追求知識者的理智,正是修練成魔鬼的秘密,底下的影片連結有針對這九幅插圖意涵的解析,對瞭解情節的發展也有幫助。儘管電影能闡述的有限,但節奏流暢、充滿懸念與張力,解謎的過程與反芻也豐厚了整個企圖接觸魔鬼的故事。
以下九圖順序,左邊是Torchia版,右邊則是Lucifer版:
                                                                                                       
                                                                                                      







最後一幅最詭異,魔獸上的裸女長得跟片中的綠眼神秘女子一模一樣不說,連Balkan拿著錯的第九張圖到城堡進行接觸魔鬼的儀式卻演變為失火完全符合左邊的圖;Corso與女子交媾並得到右邊真圖後,步向這第九道門時城堡卻迎以萬丈光芒,顯示Corso正是魔鬼欽定的人選...

個人很喜歡片尾的呢喃吟唱,晦暗陰沈的小調很符合電影的氛圍,曲終來個Picardy和弦的大調回馬槍,呼應劇終城堡射出的光芒與儀式的完成,非常有力卻意味深長的結尾。

   



參考:

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

鬼門開了




農曆七月不能免俗的要看幾部恐怖片,"The Nun" 與之前的"The Conjuring 2"都曾提到Valak這位惡魔。他不像Lucifer那麼常出現,不禁讓我想瞭解其背景。


歷史上確有瓦拉克的資料,所羅門王寫的「所羅門之鑰」與「所羅門的小鑰匙」中曾提起過。

「所羅門之鑰」是歷史上有名的魔導書,裡面記載了要如何運用星陣圖召喚惡魔,並利用惡魔達到自己的慾望。此書據說是所羅門自己的創作,流傳中很多都被燒毀甚至被竄改,很多召喚惡魔的方式不見得百分百正確了,真實性已經不可考。且原本是希伯來文,到十四世紀希伯來文字被禁止使用後,就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內容也有可能被改過。

電影中的瓦拉克,只是所羅門王寫過這麼多本魔導書內的其中一個章篇裡的其中一個惡魔而已,且對於瓦拉克的真正記載並沒有很多。但祂的確存在於「所羅門的小鑰匙」第一部份哥耶提雅一書中,此書還對祂有深刻的描述。



The Lesser Key of Solomon 的五部魔導書,第一本哥耶提雅(ars goetia),其中對瓦拉克的描述:

VOLAC, or VALAK, or VALU, or VALAC. - The Sixty-second Spirit is Volac, or Valak, or Valu. He is a President Mighty and Great, and appeareth like a Child with Angel’s Wings, riding on a Two-headed Dragon. His Office is to give True Answers of Hidden Treasures, and to tell where Serpents may be seen.

瓦拉克(VALAK)他在72魔裡掌管著38個軍隊,外型是一個擁有雙翅的小孩子,並且騎在一條雙頭龍身上。祂能讓召喚者知道寶藏的潛藏之處,並且把寶藏的地點告訴一條蛇,讓蛇引領召喚者找到寶藏。依照哥耶提雅的記載,蛇會引導召喚者去找到寶藏。

至於故事為什麼要以瓦拉克為主角?列王記上篇的第十章第14-15節裡記載,所羅門在位期間每年都收貢很多黃金,被懷疑曾經把寶藏埋在地底下,從此很多尋寶獵人就企圖想召喚專門找寶藏的惡魔去找到寶藏,而瓦拉克剛好是專門找寶藏的惡魔,所以電影可能想要講尋寶這件事情。

所羅門之鑰記載了召喚惡魔的方法是真的可行的? 還是虛構一場? 察看相關文獻時恍然發現這也是黑魔法的由來,不過召喚惡魔來達到慾望本不切實際,人絕對不能與魔鬼打交道、做交易。這本書記載很仔細,坊間甚至還買得到,很多邪教儀式其實都跟所羅門之鑰脫離不了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