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來自中東的文化





















現今主流樂器的發源地是中東
朝東西方各有不同的發展

兩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
當時的社會文化在舊約聖經上早有詳盡記載
不難描繪出歷史的輪廓
推論目前被稱為「國樂器」的部分
無論絃樂或管樂全來自秦、漢被稱為「胡」的匈奴之地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詩句也悄悄浮現腦海

絲路之行曾讓我模擬張騫、霍去病的足跡

從漢朝積極向西征戰與打開絲路之際
中土和印度、中亞、西亞的文化早已水乳交融
絲綢雖西傳
但傳進中土的東西卻更多
包括了樂器、香料、織毯等
和深植人心的佛教與伊斯蘭教信仰

歐洲在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

整片大陸烽火四起、戰亂不斷而進入黑暗時期
當時文治昌明的阿拉伯人大量翻譯與保存希、羅重要典籍
後來文藝復興才得以在翡冷翠展開
綠衣大食雖進駐南歐
卻同時也沿著地中海將文明再度還給歐陸
其絃樂器變成了彈撥類的魯特(lute)、吉他(guitar)
以及擦絃類的提琴家族(傳往中土則發展成琵琶、柳葉琴與胡琴)

魯特琴

吉他


提琴類

















琵琶、柳琴與胡琴

中國在漢朝後的盛世幾乎跟漢人以外的民族都脫離不了關係
三國、魏晉南北期到隋朝在動盪中度過
之後唐朝的高度胡化眾所皆知
下一個的盛世屬於蒙古人
從成吉思汗到元朝的建立
雖然為時不長就進入明朝
但大體上這是個孱弱而腐敗的朝代
女真才得到崛起的機會

我對早清歷史的著迷

最初始自皇太極、孝莊皇后(大玉兒)與多爾袞的三角戀情傳說
以及順治皇帝與董鄂妃短暫卻動人的故事
延伸閱讀後
發現從努爾哈赤到康熙皇帝這段時期
愛新覺羅家族不僅武功鼎盛、八旗壯大
而且尊重文化與信仰的交流
看看大乘、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間從未發生大規模衝突
以及他們對待基督宗教傳教士的態度
可證明統治者用寬闊的視野與胸襟看待外來文化
可惜後來雍正鎖國而沒能從西方工業革命吸取到科學養分
雖然乾隆皇帝末期整個國度才出現疲態
但嚴格說來一鎖國清朝就開始吃老本了
可見胸襟對一個統治者是多麼重要
















走筆至此(其實是在鍵盤上「彈指」至此)
發覺漢稱「夜郎自大」後來成了對中國的諷刺
工業革命後的歐洲何嘗不也這麼看待中國
自稱禮義之邦卻要求外國使臣下跪而未待之以禮
還可笑的認為義和團可敵洋槍洋砲...

雖說身為華人不該妄自菲薄
二十一世紀全球也無人小覷中國
但除了毛澤東、鄧小平以降外
政治家好像確實非中國特產
或許華人韌性太強                                         
也受擊壤歌「帝力於我何有哉」的思想影響
不需要太強勢的統治者
反觀塞外的游牧民族長期與惡劣的地勢與天候拼搏
自然造就更加剽悍、剛烈而銳利的鮮明性格
只是
以現在中國的發展來看
大家從歷史學到的教訓似乎是夠用了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台灣困境


這期「今」週刊主題是:“22K逼走台灣高材生”,雖然談不上憂國憂民,但看看台灣目前的慘狀,誰不擔心下一代呢?

去年日本311地震後,我對這個國度的共業深有所感。日本是勤勉、踏實、有毅力、值得尊敬的國家,但無論無辜與否,全民在歷史的戰爭裡背負了許多殺業與怨念,帶著別人的恨意生活是遲早要償還的代價。

台灣人民的共業已經很明顯,善良、勤奮、親切、任勞任怨,卻缺乏開創力與應變力,這是典型目光如豆的島國與鴕鳥心態,加上經濟被政治因素掐死,兩頭都無法自主,是隨波逐流的奴性使然嗎?

台灣產業在靠代工致富的時代,並沒有看到自己多麼容易被取代,若別只顧拼命接訂單,而將部分經費挹注研發,就不會錯失產業升級或轉型的時機,在勞力市場、成本條件無法與其他國家競爭,內需市場又不夠大時,斷層的衝擊也不至於這麼嚴重。

這種缺乏遠見與氣魄,是從升斗小民到企業主,乃至於執政統治者全普遍缺乏的,大家的投資都急著要回收,企業主只想花錢在能立竿見影的地方,用便宜的22K奴才、庸才,而不願高薪延聘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以致於逼走受完高等教育卻無法養活自己的年輕人,也沒多少企業肯持續提供職員進修機會或職訓環境,只想把員工綁在工作崗位上,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這樣的就業市場能不變死水嗎?

反觀對岸,企業與國家很早就意識到二十一世紀職場上最有價值的是「人才」,不僅是花腦筋去降低生產成本,獵人頭市場更早在超過十年前就活絡,極盡所能的跨國延聘各界菁英。我認識的大陸留學生沒有人願意當公教人員,都想進入跨國性企業衝鋒陷陣、大展身手!即使沒出國受教育的,也有很多聰明絕頂卻更早投入就業市場的年輕人,因為嫌學校教得沒有他自學或社會大學來得快!

我們跟他們比多半相對保守,別說企業主想快速回收,出國深造者也常選教職,或進科學院、研究院之類穩定的蘿蔔坑蹲一輩子(好啦,我也被迫成為其中一份子),最好直接進高薪養老院,昔日也許是缺乏遠見與企圖心,但現在是大環境讓人無法期望更高。

台灣的困境部分來得很冤枉-- 拿財政惡化的歐豬幾國來比吧,至少有些成因來自貨幣共同市場,導致好享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有機可乘或逃漏稅,那是典型的自食惡果。但台灣人民多半勤奮、節儉、誠實,今日卻必須主動到海外爭取就業機會以逃離這灘死水,否則等於泡在慢慢加溫的沸水中,變成等著被煮熟的青蛙,這跟我們看到菲律賓人被政治拖累的共業,以及那些離鄉背井的外勞、外傭有何兩樣?

台灣的夢想和明天在哪裡?哪時候能出現有才幹與抱負的政治家,不汲汲於拿綠卡,而願意好好經營投資環境來爭取外資,並積極創造就業機會以造福全民呢?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華爾滋之美


可能因為拉丁舞系較摩登舞易入門
一直以為自己拉丁跳得比較好
尤其來自古巴的Rumba
簡直將性感、勾魂與柔媚在狂放中發揮到極致
實在很難不叫人著迷

不過最近又開始練起Waltz
這源於德國南部與奧地利鄉間的民俗舞曲
曾是最早可和異性近身接觸的休閒運動
也是學生時期學的三步方型步
快的就是維也納華爾滋
慢的則是英式華爾滋

慢慢發現以前不喜歡華爾滋是因為不理解它的精華
原來它在流動與擺盪中
可以那麼浪漫深情與含蓄優雅
也因為它內斂的特質
肌肉的延展力和控制力必須更強
這種要求是現階段的我很想挑戰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