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台灣困境


這期「今」週刊主題是:“22K逼走台灣高材生”,雖然談不上憂國憂民,但看看台灣目前的慘狀,誰不擔心下一代呢?

去年日本311地震後,我對這個國度的共業深有所感。日本是勤勉、踏實、有毅力、值得尊敬的國家,但無論無辜與否,全民在歷史的戰爭裡背負了許多殺業與怨念,帶著別人的恨意生活是遲早要償還的代價。

台灣人民的共業已經很明顯,善良、勤奮、親切、任勞任怨,卻缺乏開創力與應變力,這是典型目光如豆的島國與鴕鳥心態,加上經濟被政治因素掐死,兩頭都無法自主,是隨波逐流的奴性使然嗎?

台灣產業在靠代工致富的時代,並沒有看到自己多麼容易被取代,若別只顧拼命接訂單,而將部分經費挹注研發,就不會錯失產業升級或轉型的時機,在勞力市場、成本條件無法與其他國家競爭,內需市場又不夠大時,斷層的衝擊也不至於這麼嚴重。

這種缺乏遠見與氣魄,是從升斗小民到企業主,乃至於執政統治者全普遍缺乏的,大家的投資都急著要回收,企業主只想花錢在能立竿見影的地方,用便宜的22K奴才、庸才,而不願高薪延聘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以致於逼走受完高等教育卻無法養活自己的年輕人,也沒多少企業肯持續提供職員進修機會或職訓環境,只想把員工綁在工作崗位上,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這樣的就業市場能不變死水嗎?

反觀對岸,企業與國家很早就意識到二十一世紀職場上最有價值的是「人才」,不僅是花腦筋去降低生產成本,獵人頭市場更早在超過十年前就活絡,極盡所能的跨國延聘各界菁英。我認識的大陸留學生沒有人願意當公教人員,都想進入跨國性企業衝鋒陷陣、大展身手!即使沒出國受教育的,也有很多聰明絕頂卻更早投入就業市場的年輕人,因為嫌學校教得沒有他自學或社會大學來得快!

我們跟他們比多半相對保守,別說企業主想快速回收,出國深造者也常選教職,或進科學院、研究院之類穩定的蘿蔔坑蹲一輩子(好啦,我也被迫成為其中一份子),最好直接進高薪養老院,昔日也許是缺乏遠見與企圖心,但現在是大環境讓人無法期望更高。

台灣的困境部分來得很冤枉-- 拿財政惡化的歐豬幾國來比吧,至少有些成因來自貨幣共同市場,導致好享樂、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有機可乘或逃漏稅,那是典型的自食惡果。但台灣人民多半勤奮、節儉、誠實,今日卻必須主動到海外爭取就業機會以逃離這灘死水,否則等於泡在慢慢加溫的沸水中,變成等著被煮熟的青蛙,這跟我們看到菲律賓人被政治拖累的共業,以及那些離鄉背井的外勞、外傭有何兩樣?

台灣的夢想和明天在哪裡?哪時候能出現有才幹與抱負的政治家,不汲汲於拿綠卡,而願意好好經營投資環境來爭取外資,並積極創造就業機會以造福全民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