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Nolan第一部為人熟知的作品開始,就覺得不是看一遍能懂的。
此片發想自弟弟Jonathan Nolan原著「死亡象徵」,而且是兄弟兩人一起搬家,開車路上討論討論劇本雛形就出來,電影還25天拍完,也沒花多少錢。那年Jonathan Nolan才24歲,這是一對什麼智商的兄弟啊...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Tenet 天能 (2020)
經過兩週激烈的震盪、翻攪、解惑、沈澱等過程,Nolan的電影不曾讓觀眾看到落定塵埃,倒是燒腦與討論的方興未艾,且總帶動一波舊作複習潮。
有篇影評說得好:
《TENET天能》不是諾蘭最好的作品,但它有被看的價值。那價值不是時間理論,而是人生已知與未知視角的辯證。
不懂沒關係,感受就對了。信念能強大到什麼地步,感情能內斂到什麼程度,Nolan確實嘗試喚醒人們內在最深的感受。
原來,小他六歲的弟弟Jonathan Nolan一樣厲害,許多劇情的發想與劇本的落實該歸功於弟弟。看了這對兄弟的腦力、才華與顏值,感覺這就是人生勝利組的意義...
2020年5月9日 星期六
Woman In Gold 名畫的控訴 (2015)
Klimt 的畫作中,我最愛的還是「吻」,到奧地利必看。
片中這幅" Portrait of Adele Bloch-Bauer I "也一樣聞名,Klimt畫的是當時維也納猶太富商的夫人。沒想到名畫背後的故事能被拍成電影,由海倫米蘭主演,描述二戰後倖存的猶太婦女,為了追討於戰爭期間遭納粹竊取的畫作,亦即嬸嬸Adele Bloch-Bauer的肖像,不惜狀告奧地利政府。
過程是作曲家荀白克(Arnold Schönberg)的孫子幫忙打的官司,只是Maria Altmann(海倫米蘭飾演的角色)最初聲稱是為了家族情感而要求奧地利政府歸還嬸嬸的肖像,最終卻沒把贏回來的畫留在家裡,而是以1億3500萬美元天價賣給Estée Lauder(雅詩蘭黛創辦人)之子Ronald Lauder(此畫目前收藏於紐約新藝廊)。
儘管奧地利的納粹份子當年是以不法手段取得畫作,但稍有概念的人都知這幅”Adele肖像”的地位差不多就等於奧地利的蒙娜麗莎了,我個人以為她勝訴時拒絕接受官方補償、將名畫留在維也納,單純只是氣政府拒絕道歉與承認納粹對她家族的傷害。一樣讓這幅畫公開展示,在美國會比在奧地利好嗎?
這個問題一樣發生在華夏藝文珍品的命運上,所以近年中國強大後積極購回清朝各國聯軍掠奪、竊走的文物。當我在收藏流失中國文物最多的大英博物館看到它們時,不禁感慨萬千--
大英掠奪的不僅是中國的文物,去參觀的埃及、希臘、羅馬人,看到自己的文物躺在那裡時可能一樣有扼腕的感覺.....
問題是,這些富有歷史價值的珍貴文物被盜取、被賣而流落海外,不就因為人家懂這是藝術品而當寶欣賞,也準備了到位的收藏空間?反觀中國不是忙著打仗沒空管,就是老百姓無知又貪財給出賣了。文物在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羅浮宮讓世人讚嘆更好?還是該留在破敗的原本的國家在惡劣環境中自然灰飛煙滅?這依然是個沈重而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若如圓明園被砍掉的十二獸首一樣上了國外的拍賣桌,一頁頁侵略史就無所遁形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