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Britain's Got Talent的聯想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Way up high
There's a place that I heard of
Once in a lullaby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Skies are blue
And the dreams that you dare to dream
Really do come true

Some day I'll wish upon a star
And wake up where the clouds are far behind me
Where troubles melt like lemon drops
Away above the chimney tops
That's where you'll find me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Bluebirds fly
Birds fly over the rainbow
Why then oh why can't I?

If happy little bluebirds fly
Beyond the rainbow why
Oh why can't I?


這是Connie那首讓評審Amanda痛哭流涕的Over The Rainbow歌詞
也是歌舞劇「綠野仙蹤」主題曲



從來沒機會看這部老片
對此曲的印象其實來自於Meg Ryan和Tom Hanks主演的”
You've Got Mail ”(電子情書)
片尾Meg終於在相約之下看到長期魚雁往返、心靈相契卻不曾謀面的網友走向自己
出乎意料地竟是生意上的宿敵
她哭了 但也藏不住早已對Tom產生的好感而說出:"
I wanted it to be you so badly."
樂聲在他們走向彼此時娓娓唱起
至今每看到這一幕仍抑不住感動

在電影裡愛情來時一定要出現相稱的音樂
無獨有偶的
另一部佳片
”The mirror has two faces”(越愛越美麗)
由Barbra Streisand飾演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也有這麼句經典台詞:

When my date takes me home and kisses me good night, if I don't hear the philharmonic in my head, I dump him.

她指的交響樂聲
正是英國的超級星光大道裡Paul唱到讓人起立鼓掌的詠歎調
義大利作曲家Puccini歌劇「杜蘭朵公主」中的”Nessun Dorma”(「公主徹夜未眠」) 






言語的表達有限
深度與廣度都不及文字
但訴諸音樂時境界又更高一層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超級星光大道 VS Britain's Got Talent



近來星光烈得幾乎像陽光
燒得如火如荼
不僅各大媒體強力放送
幾位主要歌手也成為大家茶餘飯後討論的話題

仔細聽了張宇、黃韻玲、林志炫、袁惟仁等評審的專業評語
不禁感到批評比親身實踐容易
懷疑他們在現場演唱時是否能表現出自己的建議
說不定這些所謂實力派歌手也是在錄音室裡無數遍的NG後
藉由錄音器材的粉飾才讓我們聽到完美的演唱

再者
壓力也會影響表演品質
第一次上台應該是最無所求的
隨著不斷晉級而累積了觀眾的期待
那種情況下的緊張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唯有十足的天分加上不懈的努力能夠完全超越這些目光和評論
在台上盡情發揮自己

舞台是雙面刃
提供讚嘆的掌聲
也伴隨嚴苛的檢視
表演者可以從台下即時的反應得知演出的成敗
所以它就是表演藝術自我挑戰、檢測與提昇的平台


我想起「絕代豔姬」(Farinelli)這部片裡的閹割歌手
許多聽眾在他的歌聲中興奮、迷醉、流淚 甚至暈厥
包括狂傲的音樂大師韓德爾也完全被他的聲音收服
由於當時沒有錄音技術
將近三百年後的我們只能靠記載去揣摩和想像其天籟
不過到現在英國還有這麼個節目:Britain's Got Talent
最近爆紅的就是Connie & Paul了
純淨童音與渾厚男聲讓評審紅了眼眶
也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深深撼動電腦螢幕前的我





2011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天鵝湖的聯想(三)




















藝術作品呈現的前提是精密準確
少了這一環後面都甭提了
記得小時候的老師就曾經在團練時告訴過大家
(我甚至已經忘記是合唱團還是樂團)
音高與節拍只有準確和不準兩種
就算是零點零零幾的差距也不容許
因為差不多也不比差很多接近完美

我一直謹記在心
卻也導致帶團的痛苦
所以常常思索要不要降低標準
猶記那晚「天鵝湖」裡有些小角色的旋轉無法剛好回到360度
(或許第一、二圈還行,後面幾圈就來不及到位)
這使我想到學生們的支撐力
有多少人的音準和節奏無法精確
又有多少人只撐得住前面兩分鐘呢
這種問題要如何解決
我該更努力還是let it be(其實做不到)?

藝術的素養真的來自天賦毫無妥協餘地嗎
待人處事的EQ可以自己提升
歷史上也多的是沒有基礎的素人畫家或自修而成的作曲家
我相信很多學習者具備條件
只是在等待開啟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