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

Meet Joe Black 1

最近把"Meet Joe black"這部改編自舞台劇
Brad PittAnthony HopkinsClaire forlani主演的影片重新複習
電影不怎麼紅
我對它的院線放映沒印象
完全是後來無意間誤打誤撞發現的
但此後它就變成了最愛之一

探索人世的死神就像尋常落入凡間的精靈
歷經人格 信用 擔當 責任與愛情之間的拉鋸
使他在衝突中展開亙古以來從未有過的學習
卻也在最後關頭做了令旁觀者欽佩的決定

當然令死神為之傾倒的女性必須具有說服觀眾的魅力
Claire Forlani名氣雖不大
但她的脫俗與純淨相當符合女主角的氣質
使我深深地愛上蘇珊這個角色

她在其他電影的表現沒這麼刻骨
這角色愛上一個陌生男人(即Joe)
家世、背景、所學、工作、生活圈完全不清楚
憑藉的只是他在coffee shop的一席談話
有多少人能這樣迷戀陌生對象而不窮於追根究底
尤其是像Susan這種集能力與美貌於一身的女性
但我最動容的不是她那份對感情的義無反顧
而是在父親阻止這段戀情時她表現的順服
不僅沒有抗爭還道出她對父親的愛--
她不痛麼
當時她內心必然淌著血
可是在父親的震怒下只說:
「父親,你說得對,我也很愛你。」



除了死神對愛情的追求外
這段對話也體現了愛的另一種面貌
加上Bill的誠信與職業道德
裡面真的充滿凡夫俗子的功課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Tannhäuser

  

從不喜歡Wagner
但對Tannhäuser這部充滿隱喻和哲思的作品卻有股特殊的感情
尤其是序曲
從主導動機(lietmotif)開始
每一段旋律都是股暖流
每一個和聲都是片霞光
也暗示了劇終的神蹟
~~~~~~~~~~~~~~~~~~~~~~~~~~~~~~~~~~~~~~~~~~~~~~~~~~~
世間多的是放浪形骸的Venus
常說自己骨子裡是Elisabeth
有種感情上的潔癖
但嚴格說來像Tannhäuser的人可能最多
心靈渴望淨化與救贖
形體卻往往不由自主
~~~~~~~~~~~~~~~~~~~~~~~~~~~~~~~~~~~~~~~~~~~~~~~~~~~
前兩天又看了一回Glenn Close主演的"Meeting Venus"
她在兩種極端性格中的轉換與心理衝突也許是許多現代女性的寫照
我也等於重溫了一遍藝術工作者的脆弱
並藉機思考自己該將Venus還是Elisabeth扮得稱職些
畢竟世上有太多Tannhäuser了

2009年2月21日 星期六

藝術雜感


愛好藝術的人通常有最欣賞的創作者
梵谷的畫與高第的建築便常為人們的最愛
然以學藝術的客觀立場來看
儘管創作者的天賦資秉各有不同
賞析時應著重風格而不在高下

常猜測是否大家都一樣
一旦栽進某位大師的作品裡
就像探索一個無垠的秘密花園
總想踱得更深入看得更徹底
若剛巧符合當時心境的投射
甚至會陷溺得忘了抽離

猶記昔日痛楚裡聽的是柴可夫斯基
讀的是王邦雄、曾昭旭
當理性取代了情緒後
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悄然換掉了浪漫派音樂
琴架上的譜也從蕭邦變成巴哈
連後印象派的畫冊都幾乎一併塵封
乾淨得反倒像種逃避

近來沈澱不了的思緒透露了自己不察的遺漏
才注意到白先勇的頹廢
蕭麗紅淡淡的哀愁
乃至於足以大慟的紅樓
以及希臘悲劇通論都還佔據著桌面
今天就收拾它們
暫且先換上赫塞流浪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