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2月21日 星期六

藝術雜感


愛好藝術的人通常有最欣賞的創作者
梵谷的畫與高第的建築便常為人們的最愛
然以學藝術的客觀立場來看
儘管創作者的天賦資秉各有不同
賞析時應著重風格而不在高下

常猜測是否大家都一樣
一旦栽進某位大師的作品裡
就像探索一個無垠的秘密花園
總想踱得更深入看得更徹底
若剛巧符合當時心境的投射
甚至會陷溺得忘了抽離

猶記昔日痛楚裡聽的是柴可夫斯基
讀的是王邦雄、曾昭旭
當理性取代了情緒後
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悄然換掉了浪漫派音樂
琴架上的譜也從蕭邦變成巴哈
連後印象派的畫冊都幾乎一併塵封
乾淨得反倒像種逃避

近來沈澱不了的思緒透露了自己不察的遺漏
才注意到白先勇的頹廢
蕭麗紅淡淡的哀愁
乃至於足以大慟的紅樓
以及希臘悲劇通論都還佔據著桌面
今天就收拾它們
暫且先換上赫塞流浪者之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