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榮獲1992年法國凱撒獎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電影原聲、最佳音效、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Anne Brochet)和最佳影片等七項大獎。
17世紀的意大利,音樂大師Monsieur de Sainte-Colombe(1640-1700)沉浸在喪妻之痛中無法自拔,帶著兩個女兒遠離喧囂隱居,藏在自己的小木屋裡練琴,每天一練就15小時。他所演奏的維奧爾琴Viola da gamba是巴洛克時期的獨特樂器,音色低沉而憂鬱的如嘆息,彷彿發聲於地平線之下,莊嚴又崇高,特別適合表現這部電影中人物忍隱和深思的情緒。
在Vivaldi的時代,這種琴已經不復興盛,但由於熱愛,他寫了許多優美的柔音提琴協奏曲,可惜流傳下來的只有8首。莫扎特的父親在他的提琴手冊中曾提到:這種琴在傍晚寧靜時分演奏會更加優美。這種低音弦樂給人一種特別內心的質樸感受,更加隱秘地傾訴哀傷情緒,對不可到達之境的追尋,對不存在之物的無法擁有...
Monsieur de Sainte-Colombe設計了一種新的方式,把維奧爾琴夾在兩腿間,在樂器上加入第七根弦以加強極限的音域與憂鬱基調,通過減輕手部力量訓練與創新,只用食指和中指按壓馬尾部分來達到音色的平衡。通過日漸精湛的技巧,完美地運用琴弓,模仿各種變調的人聲,從少女的嘆息聲到男人的哭聲,戰爭的哀苦到小孩睡覺柔軟的喘息他都能演奏,而每當他演奏手中的維奧爾琴(viola da gamba)時,亡妻的倩影便彷彿會出現他的面前。
這時英俊瀟灑、才華橫溢的年輕人Marin Marais(1656-1728)來拜入門下,向其學習音樂,並和老師的大女兒Madeleine戀愛,甚至偷嚐禁果。但心高氣傲、期望功成名就的他後來無法安於老師沈潛嚴苛的教導,憑著技藝躋身凡爾賽著名琴師行列,也另娶上流名媛為妻。師徒倆由此決裂,而Madeleine流產後則一蹶不振,一次Marin Marais 特地從宮廷趕來探視安撫、演奏他曾為向Madeleine訴情衷而創作的「夢中的女孩」,他離開後Madeleine就在久病的臥室懸樑自盡。
劇情出乎意料的發展,經歷初戀女友自盡與宮廷磨練後的Marin Marais,演奏風格反而有了老師的影子,越來越內斂、鋒芒漸收,不再一味順著巴洛克華麗基調走,最後Monsieur de Sainte-Colombe因這轉變終於心生認同而誠懇表示:「你是我演奏的最好的學生。」應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師徒在共鳴中盡釋前嫌,老師竟因出神入化而感人至深的音樂而原諒這位曾經為追求名利而拋棄自己女兒的學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