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或作“脫離惡者”)....。」(後略)
其實,試探之所以為試探,是因為沒有足夠心性去轉化看待情境。
我很喜歡赫塞的小說「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一直沒忘記悉達多在求道過程中遇到諸多試探。身為太子,他體驗酒池肉林、美女如雲的機會極多,也曾與風塵女廝混,但看透生、老、病、死後,五蘊皆空的本心始終不曾泯滅,離開宮廷後的飢餓也沒使之動搖,真箇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聖經提到耶穌在荒野遇到試煉時的態度也是一樣的。
我做得到嗎?貧賤時發的願和有權勢時的作為是否能相配?
深度內觀就是面對自己心性。最上乘者自己看到問題並調整;中等心性在他人指出後調整;沒有根器與福報者是別人提醒也看不見、惱羞成怒,更遑論去調整。
所以,試探是看清這面鏡子中的投射的自己,認出自己這個磁場會吸引哪些人事物,以及魂魄可能會做的勾當,才能找到適當的應對。
真實的美德需要經過試練才能擁有,而非只是將其鑴刻在精美的石板上即可,馬克吐溫在《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已為我們做了昭示。我喜歡試煉自己,而非壓抑、自欺或逃避心中想望,如此才能將惡念真正排除,並且真實擁有美德。這是在致敬悉達多嗎?
回覆刪除試煉,乃環境與他人給的、無法預料下才算,不是像健身測試可以舉幾磅那樣自我設定重量的,這是我的看法。
回覆刪除人類真實的性格與韌性會在不如意中無所遁形的呈現,或許球接得不完美,但願意修正、提升也是種自我反省的美德,謝謝你新版的流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