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偏好比穠纖合度更瘦一點的身材
我卻特別注意體脂肪和肌肉的比例
喜歡揉合力與美的體態
尤其是舞蹈、溜冰選手
之前提到看到舞者肌肉的控制
雖然是自己的身體
要操練到運用自如的呈現卻極度困難
君不見美籍華裔滑冰選手關穎珊如何鍛鍊凌空轉跳的技巧
為此一次又一次的負傷
所以別小看一把小小的管樂器
運指、運舌與運氣的協調一樣不馬虎
顧了這裡就應付不著那兒
更何況還有譜上的困難樂段或快速音群要克服
我們要展現靈活度的肌肉群不如舞者來得大
(他們要展現整個身體 演奏管樂時聽眾卻只看到手指部分)
但論及音準和聲音的厚度
要訓練和控制的一樣是全身肌肉
尤其是腹腔的橫隔膜
我非常佩服五、六十歲還能上台表演的藝術家
無論是哪一個領域
因為人類對任何部位肌肉的控制大約四十歲左右就到了極限
通常會走下坡然後自行評估退場時機(常轉入教學)
其餘的頂多維持著很難更超越
所以像三大男高音或潔西諾曼這些年過五十還開演唱會的聲樂家
被稱大師也是實至名歸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