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密碼 VS 天使 & 魔鬼(四)
隨著「達文西密碼」一書的暢銷
許多週邊產品及相關議題難以遏止地延燒開來
各家評論褒貶不一
若非對宗教史已了然於胸或者信仰堅定的讀者
確實容易被丹‧布朗牽著走
就像看金庸容易虛實不分一樣
雜誌、網路上的各家評論
以李家同教授的看法給我印象尤其深刻
他認為此書是一本完全不符合邏輯的小說
光耶穌有沒有後代就難以考據了
何況就算有代代相傳也應不只兩個人
另外還有些負面評語
說這本書結構不嚴謹且收尾草率 虎頭蛇尾
不足以成為一本優秀的推理、懸疑小說之類的
老實說
或許因為我的角度不夠全面化
所以有意或無意之間忽略掉這些問題
但誰看小說或藝文作品不是從中選取自己有興趣的元素呢
隨便舉例子
全面性來看朱少麟的「傷心咖啡店之歌」是觸動心弦的感人小說
梅爾吉勃遜的「英雄本色」、羅素克洛的「神鬼戰士」等影片更盪氣迴腸
但若談細節朱少麟文筆儘管洗鍊細膩
對書中角色及劇情演變卻交代得不夠完整
另兩部影片中亦有明顯的史學之誤已被指證歷歷
究竟是佳作還是灑狗血的濫情之作
就要端看欣賞者的態度、角度
「達文西密碼」和「天使 & 魔鬼」或有謬誤
但情節屬實或虛構已無損我對歷史及宗教的定位
甚至引發更大的動力與興趣去深究藝術品和藝術家的詮釋
從書籍、影片、DISCOVERY報導到旅遊路線及相關週邊產品等等看來
丹‧布朗創造的不僅是莫大商機
同時也是藝文及歷史愛好者的指針
說不定還能引出延續主題卻青出於藍的作品
這才是這位作者對藝文最大的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