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尖頂形式在之前就出現過,但到這個時期才在建築師與匠人手中成為一種可因人而異、花樣翻新的幾何形狀,並發現採用尖拱後所產生的創作自由,例如結合十字拱肋及飛扶壁來分散屋頂的主要重力,擺脫對厚重磚石的依賴,外牆便不再作為結構的支撐體,牆面的空間運用變得有彈性,利於安置雕塑、繪畫,或者整面絢麗斑斕的彩繪玻璃,藉以教育禮拜者。此外,在克服力學的問題後,各地的歌德式教堂也開始競相向尖拱的高度和穹頂設計的變化挑戰,似乎將之視為上達天國的階梯,這過程便創造出一種綜合性更強、更自由的建築藝術,將人們的精神引導向天庭,並鼓舞了人們對於基本原理及其實現的追求。直到今日信徒仰望高聳入雲的歌德尖塔時,無論距離遠近,它依然是一個標竿、一種指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