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理性看事 感恩懷人


不是來談政治的
只是剛好刷到這一篇


我沒有雙重國籍
感覺不到「既是X國人  也是X國人」有什麼問題
這類族群對自身身份認同的比例可能要視成長歷程
和在兩種文化中融入的程度
或私底下家族朋友圈關係而定

沒有花很多時間去追蹤谷愛凌在巴黎奧運前後的言行
但確實知道她的受歡迎一半以上來自中國的加持
因為滑雪在美國不是那麼受矚目的體育項目
Stanford文武全才的運動員可不只她一位 

谷在上屆奧運代表中國
之後拿到的廣告代言費遠超過獎金
就算違心
但在華人的民族性裡
拿人手短  吃人嘴該軟的謙遜還是該展現的
(覺得自己更接近美國人就別揩中國的油)
在中國是中國人  在美國是美國人的話雖沒錯
但就要小心變豬八戒照鏡子
除非谷也不在意中方或美方的眼光與非議

個人不認同共產黨
二十一世紀都過四分之一了還在搞商君書那一套
把人民箝制後愚化又奴化
為了拿下台灣一直把政黨  國家  民族的概念全和稀泥攪在一起
大不列顛有把美國、澳洲等英語系國家都當成英國嗎

事實是有憑據的(兩本以上的護照)
其他沒有實驗、證據、數據依據的事物就是現象歸納
儘管觀點  感受的形成必有其因
但充其量也就類似星座的統計而已

只是
處事真沒必要踩人痛點
被命運之神眷顧拿了更多資源
甚至含著金湯匙長大的起跑點贏家
得明白自己的成就來自多少他人和大環境的成全

這支影片僅供參考
單純從中串連出其他聯想
也明白現在起擁有中美雙重國籍的名人發言必須更謹慎
但影片末了的總結我是認同的--
國籍、政黨、宗教、階級等都只是人類不同的外衣
尊重他人的選擇
包容他人的立場
在越來越右傾的世代裡是必要的

最後
我們可以從底下另一支影片
看出美國和中國對自由與尊重兩個觀念上的巨大差異
如果谷愛凌在中國長大卻去代表美國參賽
中國人看待此現象的態度會如此寬容嗎?



2024年8月11日 星期日

無端無言無題 與無明

 


昨天農曆七夕
讀到的分享以圖像與影片居多
感覺蠻制式化的
倒不是說傳遞的人無誠意
畢竟借用巨擘們筆下的愛情還是優美的
但當各種節日的速食祝福成網路常態
不禁深思什麼媒介才能撼動人心

有人問我對哪句經典印象深刻
腦海把曾讀過的相關詩詞、名句轉一輪
李商隱的錦瑟浮了上來
然而甚至不能確定詩中在描繪愛情
只覺得是對美好過去的追憶與思念
透著嘗試淡然卻仍深不見底的無奈
終化為不可聞的嘆息

愛跟情的差異是什麼?
此詩通篇不曾提愛
情之刻畫卻綿密如縷
中外文學泰斗寫盡情到深處的感受
然而當一切的思緒  情緒到達極致
即使筆下能生花  舌燦如蓮花
文字和言語的傳達也變得蒼白
只能盡力描繪那片朦朧的氛圍
還得保持適當的距離

感情也該有節制
我總聯想起氣球的填充氣體
裝惰性氦氣才安全
氫氣則危險易燃
但無論哪一種都不能灌太飽
是不是跟人的思緒類似?


換個角度
在沒有量子力學的時代裡
莊周夢蝶已然質疑世事的真實性
人的思想與心念若能掙脫意識
才有可能飛到更高的維度
文學  哲學  科學  神學上升到那個維度
是否可能其實通往同一處呢

所以
此情何必成追憶
回首萬念是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