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華爾滋之美


可能因為拉丁舞系較摩登舞易入門
一直以為自己拉丁跳得比較好
尤其來自古巴的Rumba
簡直將性感、勾魂與柔媚在狂放中發揮到極致
實在很難不叫人著迷

不過最近又開始練起Waltz
這源於德國南部與奧地利鄉間的民俗舞曲
曾是最早可和異性近身接觸的休閒運動
也是學生時期學的三步方型步
快的就是維也納華爾滋
慢的則是英式華爾滋

慢慢發現以前不喜歡華爾滋是因為不理解它的精華
原來它在流動與擺盪中
可以那麼浪漫深情與含蓄優雅
也因為它內斂的特質
肌肉的延展力和控制力必須更強
這種要求是現階段的我很想挑戰的技能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萬聖節秋雨有感



















淅瀝雨疏打芭蕉
織女星下無鵲橋
管弦杳杳鳴淒楚
山高水闊路迢迢

朔氣摧花寒光照
春去秋來歲月老
來時蹊徑不復記
緣起緣滅又一遭

2012年8月8日 星期三

醇釀

































 



常對著完美的藝術品忖度完成的時間有多長
儘管個性很急躁
卻發現不受時間限制的藝術才是最愛

試想
若能在每一筆的勾勒與色彩的堆疊裡慢慢成形理想輪廓
或在每一鎚的雕鑿與石塊的安放裡宣示虔敬信仰
幸福感將與琢磨的時日等長
除非贊助者要求時限
否則藝術家可以這麼一直精益求精下去
君不見高第在巴塞隆納的聖家堂至今仍是半成品
連接手的建築師都說不上何時能完工
(但來自全球各地的朝聖者依然蜂擁而至)
畢卡索也說過畫作沒有完成的時候
對一幅畫封了筆便結束了它的生命

反觀有時間性的動態藝術如音樂與舞蹈
通常短短幾秒鐘便要達到完美的呈現
那種瞬間的壓力得有深厚的基礎與極大的信心來撐
且觀賞者非但無法從這幾秒鐘來度量背後下苦功的時間
還會用嚴苛的標準來檢視困難段落的表現
甚至正是衝著要聽繞樑高音、看靈巧指頭演奏快速樂段
或想觀賞精準輕盈的旋轉彈跳而來

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動態藝術的養成比靜態困難的原因就是要向時間挑戰
不但從小就要紮根基
(沒什麼天才演奏家是成年後才練的吧,自學的例子也少)
而且每每要在限定的短時間內完成艱深技巧的呈現
稍有差錯則無可挽回
觀賞者只看最後一刻的成敗卻難想像一路走來的過程

靜態藝術則因不需與時間拔河
可以在每一筆、每一刀、每一拿捏裡反覆斟酌思量
甚至還能不斷嘗試和修改(例如素描、拉坯等)
所以史上自修而成的素人畫家比比皆是
包括我最欣賞的梵谷在內

對藝術的思考越來越多
也迷上靜態藝術的醞釀過程
就器樂曲來說

除了若干年前後演奏同一首曲子會有不同的心得與樂思之外
花一年練一首曲目並不見得比兩、三個月就練完的人來得厲害
反而顯現天分不足無法克服技巧
這沒什麼越陳越香的道理
而且在演奏中要針對曲子時代、風格很快做出反射性處理
所以我的練習常常都在搶時間裡度過

再看看靜態藝術
陶製品、畫作、雕塑到建築物的完成似乎悠閒多了
裡面沒有十秒鐘就得展現的高深技巧
累了喝杯咖啡再出發
每個動作前可以充分思考丈量
一幅畫畫個兩、三年 一棟教堂蓋個十年也不是新鮮事
在色彩的鋪陳與磚瓦的堆砌中慢慢要求盡善盡美
這美好的過程不就是醇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