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Project Runway Season 1 決戰時裝伸展台(二)

AustinKara
JayWendy

這節目播放的時間其實我都好累了
但居然是紐約時裝週前的決賽
從一開始的十二位設計師淘汰到最後四人
分別是23歲的Austin、29歲的Jay、37歲的Kara及40歲的Wendy

今晚主題是Grammy Awards Challenge: Design For The Red Carpet
Austin的出局讓我感到失落
儘管這回挑戰失敗其才華仍受肯定
(所以評審Nancy問Austin願不願幫她設計出席奧斯卡的禮服)
而且這位年輕小伙子頗具風度
在成績揭曉後仍微笑向評審致謝
甚至擁抱在這場戰局裡人緣最差的Wendy表示祝賀
再默默爬上工作檯換鞋
那一幕很令人感傷

開始後悔在前一篇心得裡批評他


 




這比賽是血淋淋、赤裸裸的
不僅競爭激烈
評審不留情面的評語也常讓人下不了台
 

今晚主題是出席葛萊美頒獎典禮的禮服
Kara設計的褲裝被暗示下半身畫蛇添足還算是含蓄的


 

Wendy有套很糟的設計(忘了那次主題是什麼)曾被譏笑像耶誕裝飾品
 
(這套我個人淺見也覺慘不忍睹到model應該不願穿上身)
 



下面這套更糟的
連去巴西參加嘉年華都會被嫌醜吧



 

難怪評審對她說
"I'm gazing into my crystal ball, Wendy. 
I see a lifetime of mediocrity in your future."
聽 多刺人啊
這種來自時尚界的震撼教育
加上必須在衣服之外花費踢掉別人擠進自己的心思
賽程常可看到人性的披露
別說置身其中
光用看的就夠殘酷了

話說今晚Austin設計的禮服真的很飄逸華美 

是他一貫的風格路線

被淘汰後Austin也說他就是他
年紀大了還是一樣
評審卻因為他的每種設計都不脫高級訂製服的味道而踢他出局
反而是每次設計良莠落差極大的Wendy獲勝
真的蠻難接受的
難道設計師維持自己特定的風格不是優點嗎
指揮家、演奏家或畫家不都也有一貫的風格嗎
Austin至少讓人看了想皺眉的失敗比率較低吧
還好他才23歲
以他才華來看依然前途似錦
有的是大放異彩的機會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Project Runway Season 1 決戰時裝伸展台(一)



Project Runway是我最愛看的節目
由德國名模Heidi Klum主持的時裝淘汰賽節目
雖然音樂才是我的本行
但也熱愛視覺設計

本身不常注意時尚脈動
也不崇尚名牌
但撇開工業與商業成分
設計師挖空心思、嘔心瀝血的創作過程卻十分值得致敬


這節目做到第幾季已搞不清楚
由具有天使臉孔與魔鬼身材的海蒂克隆(Heidi Klum)主持頗富說服力
每次設定不同的主題讓設計師們發揮
帶大家體驗最新流行時尚服裝設計
可說是是賞心悅目
「淘汰」的部分也吊足了人胃口
大家總不外猜測誰能晉級 誰將出局

舞台充滿了魅力
是許多人實踐夢想的平台
有人希望在此傳達心底的吶喊
有人則盼設計受到肯定
他們不惜「不成功便成仁」的冷酷現實
盡最大努力為自己爭取認同與掌聲
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老實說
我是個時尚白癡
但對美的事物卻有一定敏銳度
在伸展台上顯得飄逸典雅的設計常能晉級
(這是否表示評審傾向保守?)
有些衣服比較前衛大膽有未來風
(我必須承認這種突破需要更大勇氣)
設計師就得能在評審提出詰問時自圓其說
不少失敗的例子是設計師眼高手低
無法藉由作品呈現出想表達的層次與境界
所以這一行除了靈感、直覺也很需要天分與才氣

還有代言人
我常想那些被淘汰的衣服會不會換個model穿就過關了
因為有些模特兒比較不具特色
也襯托不出衣服的氣質
無法為不夠成功的設計加分
但說不定海蒂克隆去代言情況會改觀也不無可能

其實所謂名設計師也有失敗的作品
Elle、Marie Claire等雜誌上多的是慘不忍睹 不可能被穿上街的服飾
但只要有重量級的代言人
至少他們的設計在伸展台上還有個基本分

今晚比賽的主題是泳裝Swimsuit Challenge: Making A Splash
揭曉前照例設計師要在穿著自己作品的model旁
在闡釋創作理念以及使用材質的同時回答評審的質疑
我最喜愛一件簡約波西米亞風的鏤空設計
評審都說了有Gucci的味道
而且設計師Jay超可愛又略帶孩子氣




脂粉味十足的Austin說創作理念來自「維納斯的誕生」
他想用水和風的感覺包覆模特兒
最後評審給了後者冠軍
讓我有點小小的失望
不過Austin的作品也很有質感啦
且和Jay感情似乎不錯
從他們一起去查報紙看結果與評語的互動
可見一斑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悲情城市















這是電影「悲情城市」的海報
趁著假期造訪暌違已久的九份除了停車費比以前貴
遊客還多出許多日本人外
九份大體上沒有太多改變
那幾攤賣藝品、草仔粿、芋圓冰的小店
以及輕便路上的特色餐館都還在

照例問候每次都要駐足緬懷一番的昇平戲院
靜靜想像侯導「戀戀風塵」、「悲情城市」的情節(其實都不曾有機會看)
再挑間新開幕的風車景觀餐廳
坐在二樓露天座位看山看海看人潮
並且拍了幾張照
努力要捕捉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的氛圍
卻發現只是徒然
不知是因為對九份的變遷認識太少
還是遊客過多破壞了想像 



懷舊之最當屬煉銅廠以及下面那片陰陽海
距上一次到這個地點已經超過十年
其傾圮與荒涼造就一種蕭瑟凜冽、遺世獨立的美感
曾是多年前拍婚紗照的首選
無奈因路遙風大遭攝影師與設計師否決
後來記不得路怎麼走就沒再嘗試
沒想到這次竟又找著了
那種混雜追憶與興奮的心情實在難以言喻 

 

人們造訪歲月斑駁的小鎮易發思古幽情
尤其在自己的土地上面對先人篳路藍縷的痕跡時更加強烈

這正是我登上煉銅廠那一刻的感受
只是寫歷史的過客已不復在
光陰的洪流也終將帶走每個人的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