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1年7月2日 星期六

香水─視覺的聯想(三)



無論嗅覺的本能多強
少了想像力就不成氣候
劇中的調香師包迪尼即因此陷入創作瓶頸
雖知高貴的香味讓人產生置身天堂的幻覺
但他已經缺乏建構天堂的靈感

作曲者以旋律與和聲呈現特定的情境
也一樣需要想像力
因為每種和弦都有不同的色調
而每種色調能產生不同的情緒
好的作曲家就像好的畫家
在記譜的當下已經預見了自己營造的和聲效果
一如畫家在用色和勾勒線條時已經看到完成後的情境

再現是另一門大學問
創作者企圖呈現能提供美好聯想的作品
(香水、音樂、畫作、舞蹈等等)
而後人如何再現呢
歷屆音樂比賽總有被演奏爛了的曲目
但每次呈現音響效果迥異
好作品不保證好演出
(所以好香水也得用得恰到好處)

常對著總譜揣摩
研究如何才能再現文藝復興的樸實與巴洛克的輝煌燦爛
又如何才能再現浪漫派的多彩纏綿
劇中的老調香師包迪尼也想再現對手香水「愛與靈」的配方
藉此尋求創作新香氛的靈感
而葛奴乙用的卻不是靈感而是敏銳的直覺
不用實驗也能精準掌握多少比例的什麼香精能產生何種嗅覺效果

一般人都需要經過訓練
稍具天分可憑藉靈感
可是真正的天才連尋求靈感的過程都直接跳過
用直覺就可量產源源不絕的創作
所以葛奴乙在離開包迪尼前可以不假思索地說出100種香水配方
那一幕讓我想起影片「阿瑪迪斯」--
薩里耶瑞在莫札特死前記下其口述的安魂曲總譜
各部器樂與人聲的旋律交疊著從莫札特腦海不斷湧現
彷彿那份譜早已在那而只是等著被謄到紙上
薩里耶瑞聽著莫札特哼唱都跟不及書寫
這  才是真正的天才

但畢竟天妒英才
莫札特只活了35歲
「香水」中的葛奴乙只得年28
對於好的創作而言
長度都不是重點
上帝造人或許也如此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香水─視覺的聯想(二)
















「香水」這部電影的海報讓我產生瑰麗幻想
難免在缺乏心裡準備的情況下懾於實際情節
一方面也對嗅覺能融入視覺的聯想感到不可思議

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裡最易被記憶的是視覺
例如人們常記得看過的影片情節
卻記不得其中用過的配樂
或辨認不出吃過的食物滋味

但總有人具有異稟
像我個人對旋律的記憶力和辨認力還行
劇中的男主角則是個嗅覺天才
且敏銳度就影片的陳述幾乎無遠弗屆
小時候被人拿蘋果丟會因提前聞到味道而閃躲
當他追蹤最後一名犧牲者蘿拉時
也能輕易辨味尋人
聲東擊西的障眼法對他完全無效

我一直認為這些基礎本能是屬於動物的特性
牠們必須藉此謀生
而不像人類有其他技能與思考能力
雖然也有靠味蕾的品酒師
靠耳朵的音樂家
靠眼睛的美術工作者
但這些能力都多少要跟想像力做結合

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香水─視覺的聯想(一)


國外不時見到印象深刻的看板或其他型態廣告
常訝於西方人想像力之豐富
前幾天從新聞看到美國連嗅覺都被運用在牛奶廣告裡
讓我不禁想起這幅近日這幅曝光率甚高的電影海報

我學的古典音樂藝術囿於時間元
常在分析與感動還在醞釀就已結束
且對訓練不夠的學習者困難度更高
因為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呈現旋律、和聲或者是動作、表情
即使站在鑑賞角度過程也被時間所掌控
例如近期講授Mussorgsky的「展覽會之畫
學生既沒有將樂譜轉換為聽覺效果的能力
也難將陌生旋律在一節課裡記住並達成與畫之間的聯想
所以無論是表演或欣賞都需要長期的訓練和養成

然而對靜態的藝術來說時間不成問題
曾在大都會博物館花了兩小時看Monet的「睡蓮
那種愉快經驗使我感受到擺脫時間的自由自在
揣摩、理解、分析與想像如一顆顆種子
慢慢在觀賞著的心中發芽、抽高與茁壯
沒人規定時間
也沒人限定程度
因此繪畫界有許多孩提時缺乏基礎訓練
長大才慢慢自學而成的畫家如梵谷、高更等等--
正因沈澱醞釀重於瞬間反應
擺脫了時間的限制後多晚開始都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