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佛教不算宗教


佛陀喬達摩‧悉達多是剎帝利種性的王子
經由修行而成為覺者
生前僅口頭說法從未書寫立文
其涅槃674年後的佛教第四次集結
才出現刻在貝葉上的佛經
但佛教在漫長的演化裡不斷分流與轉變
部分觀念傳承自婆羅門教
或繼續被印度教借用而糾纏不清

印度更早的吠陀教就先跳過
衍生的婆羅門教是主神教
接在佛教之後登場的印度教則是包羅萬神的多神教
大家容易搞混大概是類似希臘神話與羅馬神話
例如希臘神話中的美麗女神阿芙蘿黛蒂成了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之類
而婆羅門教與印度教的眾神整理出的關係與演化
圖表的驚人程度應該不遑多讓
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但是佛教是無神教
我甚至一直不認為它是宗教
既沒有神也沒有我(無我)
強調萬法皆空 緣起性空
雖然三法印 四聖諦 八正道 十二因緣等法門都沒研究
但三法印中的諸法無我 諸行無常 涅槃寂靜
光字面境界就夠凡人努力一輩子
試想 任何人的主觀干涉都影響不了的涅槃是何等修行啊

業力也是佛教層次更高的理念
婆羅門教與印度教的輪迴與業力都有裁決之神
除了賞善之外
罰惡的觀念頗有人間法的警世意味
中國的道教乃至於西方的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
都借用或融入了這種「報應」精神
但佛教的業力沒有神明裁決
或甚至沒有裁決
因為一念即天堂 一念即地獄
而一切有為法 應作如是觀

所有感受或思緒的極致都是言語難喻的
要經過大腦整理才能反芻表達
思想越高維的人一般話越少
層次未達可能說不出也接收不到
最初的佛教在杜絕祭祀(尊重生命)與反對階級(萬物平等)方面還好理解
但其餘法門的哲學與抽象程度在當時是難以跨越的門檻
佛陀誕生的500年後信徒為了方便弘法
不得不吸收婆羅門教的儀軌與偶像崇拜(佛陀開始被神化)
並與本地信仰結合成為該處人民能融入生活的模式
在西藏跟苯教結合的藏傳佛教就是個例子

然而
佛陀是不是神明與我們的修行乃兩回事
追求各式神通也不該是信仰的目的
佛教會從一門思想變成一個「教」
其實是因為孔雀王朝那位以剎帝利身份對抗更高階級的婆羅門種姓
為了將神權轉化為君權而用力傳教的的阿育王

讀了關於婆羅門教 佛教與印度教的差異後
完全明白佛教後來式微的原因
商羯羅創立的印度教把佛教裡用得上的思想都搬走
看到哪位神祇受歡迎就把祂變為印度教的神明
讓整個印度的種姓觀更牢固的綁定在這個宗教上
婆羅門到賤民都能在教義中找到說服自己或安身立命的角落

馬克斯於「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一書曾提到:
印度教既是縱欲享樂的宗教
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義的宗教
既是林伽崇拜的宗教
又是劄格納特的宗教
既是和尚的宗教
又是舞女的宗教

個人除了佩服外
卻覺得一般人認知和相信的「業報」「輪迴」
其實是比較傾向印度教的
而據統計印度教的信徒確實也多於佛教徒
(依序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

佛教不該算宗教
個人認為稱為「佛學」比較貼切
這想法也許太武斷
畢竟自己不是皈依的佛教徒也算不上有研究
然而
我對佛學的感受很接近量子力學的解釋
也是欽佩兩千多年前的佛陀與那群沙門的原因
在還沒有物理學的古印度就能發展出這種空性思想
有沒有可能在平行時空裡
我們其實是同時進行著的?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金剛經.如理實見分第五


最近居然從練功中悟出金剛經的道理
著相的皆非真理
因為一百個人的眼中會有一百種不同的相
面對真理也會有一百種解讀

人的身體範圍太大
構造又十分複雜精細
任何動作的操作上有千百種使力的方式與起點
當它成為習慣的反射性動作後
沒有人會去歸納自己的運動模式


這位主講者唐渝杰先生乃2024-2025全球公開業餘組的冠軍
觀賞他與舞伴趙艾妮女士的呈現
無論練習、比賽或表演所散發的藝術性
都能帶來高層次的感官享受
但他的大班課...
相信仍有學員難以體會或運用不上
畢竟他是將體悟反芻於語言
學員由耳朵嚥下後還要經過腦袋的消化
最終每位吸收到的成分與比例都不相同

以我的程度來感受唐渝杰的內容
個人覺得分子還是有點大
原因可能在於儘管講解加上示範
卻只限於腹股溝以下到腳底的運作
並沒提到如何移動著對抗地心引力
以及腹股溝以上驅幹操作的細節


常自嘲前世大概是貴族
因為自求學起無論什麼領域或科目
大班課上一上就想換個別課
有的是反應遲鈍跟不上大家
但更多是學習與記憶迴路希望得到更細的研磨
或者腦袋老冒出別的同學不會問的怪問題
這些疑難雜症自然唯有一對一量身打造的課程才能得到解決
而且還非常挑師資
王宮貴族的學習基本就比較接近這種模式

以前搞不清自己是什麼毛病
到這年紀漸漸能領悟為何跟有些老師不對盤
只要從外在的「相」來解釋問題或歸納方法的教學
我很容易覺得分子太大腦袋食不下嚥
這現象反映在台灣舞蹈界
大部分老師教法都偏向舞姿 舞步 角度 舞程線
感覺像小朋友剛開始學繪畫
最初的塗鴉總是極度外在與具象
程度進化到素描 水彩 油畫時
著墨會變成漸層 光影 景深等
最終呈現創作者內在的意象
而不再是單薄扁平的輪廓

跟到一位從「相」來引導內在舞技的老師
習舞者很容易只模仿眼睛所見的動作
卻感受不到最內在的垂直軸心或發力點
使得移動刻度化而無法自然圓融














舞程線圖示



那麼
所謂內在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直接將步子踩實或姿勢擺好
進展為關節拆分與肌肉擰轉能不顯於外表
此時向內壓縮和向外拉伸同時運作
能量與張力將自然從核心輻射向全身末稍
每個充盈著氣的移動都像會飄
就是國標舞終極追求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