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空 之 間
理性的宏觀+感性的微觀
網頁
首頁
2024年3月24日 星期日
渡舟
繁華高處需自律
挫折暗處靠自癒
半謀沈潛半稱心
半緣修道半緣君
2024年3月17日 星期日
默然
你見 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
你念 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裡
不來不去
你愛 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裡
不增不減
你跟 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裡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裡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間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
默然
乃世間最大的學問之一
30歲就寫下這首詩的女作家
扎西拉姆‧多多
有相當慧根
然而修行是非常個人化的
大家今生的課題都不一樣
如何算修得好並沒有標準與定論
從同一件事、同段經歷中得著的啟發也因人而異
而且修得全面、平均的人少之又少
每個人心裡都有其脆弱或過不去的一道檻吧
常讚嘆他人的空性與境界
但開悟的經驗彼此未必相通適用
眼耳鼻舌身意中
越不具象的感官越難駕馭
自我提升最後落在意識的鑄煉與改造
所以
個人對量子力學的探討不全聚焦在物理層面
那在求學過程也非藝術人的長項
只是諸多學者發現光的
波、粒的二象性
我們都被迫從中觀測到意識的影響
這首詩重複出現「就在那裡」這一句
不因客體的來去而動搖
這代表了一個「定」的含意
也說明了明心見性則本資俱足
後面的不捨不棄
還是導向默然的相愛裡--
雖然詩很美
但若不是這個走向與結局呢
我更喜歡「何處染塵埃」的境界
因為未必有那個「你」的客體
所見所感皆虛幻
包括這副肉身的「我」
也是一樣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