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浮生

習慣簡單規律的生活
比較容易沈靜專注於目標

剛寫完關於心流的札記
觀想起心念與軀體的旅行
軀體外顯易見
念頭內隱難辨
千山萬水  大江南北的遊歷確實值得讚嘆艷羨
但軀體受制的心念若是足夠澄淨敏銳
可以更加無遠弗屆
因為自己的心就是個宇宙

這顆心也像硬碟
紀錄著走過的旅程
只是有人會回顧分類壓縮
也有人從不整理
直到硬碟滿了...直接刪除?
不禁聯想起神秀(師從禪宗五祖弘忍)的偈: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我們有形 無形的千山路
在作家陳幸蕙筆下成為充滿意境的詩句
加上音樂人陳志遠的旋律與潘越雲獨特繞樑的嗓音
成為一首絕美雋永 個人非常欣賞的歌曲
透著淡淡的憂傷
隱約等待著一個可能在燈火闌珊處
也可能不會出現
或已然錯過的對象
因而無奈將心託明月
帶著寧願不記來時路的惆悵--


這樣的牽掛
是因為菩提樹與明鏡台仍使心有所向
但空性更高的六祖慧能寫出--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一語道破境由心造  無欲則剛
既渺小又強大  
再無從超越

難怪對於弘一法師而言
深情至極是絕情
故選擇了遺世獨立的道場

2023年11月19日 星期日

心流

意念與肌肉
一般人覺得哪一邊比較難控制?

先來兩段令人咋舌的呈現:


我稱她們是肚皮界的東方不敗和西方不敗
婀娜嫵媚卻功力高深
強到常人一輩子可能都練不出來

身體肌群的控制力有很多部位與方式
半個運動員的我也練了N年
常人移動的本能是使用大塊肌肉
但敏捷反應與操作局部才完成得了高難度動作
樂器演奏與球類運動特別明顯
訓練過程會發現越小的肌肉越難操控

某天練舞蹈基本功時
在平常最難平衡的旋轉上
提氣之際抓直軸心忽感能夠飄移
對抗地心引力似的駕馭著慣性
就像有舞伴搭手一樣穩
瞬間感動得眼眶濕潤
因為尋求這個舒展的遨翔感已經好多年了...

要達到肌肉的控制與全身的協調
進入「心流」狀態是必要的
先沈澱腦袋的思緒
以一顆虔敬而平靜的心來練功
與自己身體對話
儘管只是暫借的皮囊也要給予高規格的尊重與善待
讓氣息在體內運行幾個周天無礙後
進入一種類似冥想的沈浸感
專注到能忘卻外界干擾
協調與執行的效率才會提高
操控的部位越明晰
動作也越精準
外在只是結果的呈現
從意念集中到對身體各部位下指令
從沈靜  匯流  平衡到敏捷
直至每塊肌肉的挪移皆如寶劍出鞘
這對生活充斥3C產品的現代人而言不太容易
持續自律的挪出時間反覆練習還不見得能成
故曰十年磨一劍

這麼說
在過程裡鍛鑄磨練的是肌肉
還是心與意志
恐怕界線已難分明




無意中看到另一個協調難度很高的例子


2023年11月16日 星期四

站與棧

拱豬(豬羊變色)是小時玩的紙牌遊戲
演變至今日在Windows和手機裡另名為「傷心小棧」

跟假人玩拱豬確實傷心
因為電腦或手機是一機分飾三角
玩的人等於一打三
以25%去搏75%的概念?!
牌也它洗它發  玩家兼莊家
這敵暗我明  類集體霸凌的玩法合理嗎?
要是跟電腦較真  起點就輸了





























扯遠了...

站與棧的區別粗略來講
前者是個點
後者則是從柵欄到架木通道
乃至於旅店或倉庫
含意從古至今持續延伸擴張著
某些時候兩字重疊了
難怪很多人無法好好區分

我們的旅程由棧而站
從過程到一個個棲身點
驛站乃提供資源、休整的中繼所
但即使所謂終點站
也是某段旅途的句點罷了
甚至連這身皮囊都算驛站


人的經歷是暫時性的
會留下印記卻不停滯
看起來再怎麼像是結果的狀態
把時間線拉長來看仍只是過程
周遭人事物就像一幕幕風景
人生旅途不過看著它們出現在車窗外再消失
周而復始
途中偶遇同行一段  互相取暖的旅人
或驛站恰有熱情好客的主人
已是旅程最大的幸福
離站後儘管牽掛仍在
沒有蟲洞的時間線終究是不歸路

曾經的如膠似漆  相濡以沫只對那段時日產生意義
各種喜怒哀樂轉瞬即逝
看似重要的關係也屬階段性
是妄念使人自我感覺良好  重要與膨脹
意識不到自己只是別人車窗外的浮光掠影


時間是最強效的孟婆湯
驛站與旅途中隨時提供
喝多了什麼都能遺忘
再強烈的愛也一樣
誰沒有誰都還是活得好好的
這才是殘酷的真相
故曰「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回到莊子相忘於江湖的智慧
互道珍重各自安好--
放下
就是停止內耗
因為每個人終將前往下一段旅程  下一個驛站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還沒想好標題

原以為記憶力衰退得太嚴重
把求學時期念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
結果有人提起量子學+熱力學是高三甲組的物理內容
高二分組後我應該沒念過才對
好奇我為何忽然對這個領域產生興趣
~~~~~~~~~~~~~~~~~~~~~~~~~~

這麼說吧
之前的人生分成幾個階段
渾沌不明的幼年期就不探討
但自懂事起原生家庭之於我的意義就與其他同學的感受迥異
長輩裡有些疏離到幾乎記不住他們長相
有幾位則是負面情緒重得總讓我想逃
家族相聚時的磁場不怎麼舒服
閒聊的談話常高來高去  話中有話
每一句也有其他無限可能的解讀
聚會常顯得更像打磨伶牙俐齒的戰場

年幼時不懂比較
以為大家的家庭結構差不多
同儕間聊起才知是天壤之別
印象中來自溫馨和樂家庭的同學好像多半不怎麼敏銳
儘管我不確定溫室的植物是否都長成那個樣子

相對生長在罩子夠亮才能生存的家庭
察言觀色   虛與委蛇似乎就成為日常
小心應對 乃至於沈默是金使童年結束特別早
長期壓抑的累積能量成年後轉為不說實話就難受的性格
也開始了漫長釋放"ego" 的旅程
至今還沒看到終點
~~~~~~~~~~~~~~~~~~~~~~~~~~

過了渾沌期後
約莫有十幾年教會成了第二個家
(重心與影響力其實超過原生家庭)
喜怒哀樂幾乎都在這裡醞釀發生

由於從音樂服事得到極大的撫慰
並沒想過把藝術、聖經與弟兄姊妹的關係切割看待
後來發現宗教只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的產物
也開始質疑起聖經中的內容
~~~~~~~~~~~~~~~~~~~~~~~~~~

然後
很長的時間都信奉著輪迴與因果
因為比較容易為各種遭遇與現象提供個說法
直到接觸了量子力學
簡直只能用"A whole new world"來形容腦袋顛覆的程度
這個震撼太大了
至今仍在消化釐清中....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