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Scarborough Fair


沒想到練舞有機會用到這麼優美的旋律,令人沈醉。

這首英國敘事民歌Ballad)曾是電影「畢業生」的插曲,上網查了查副歌中;"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荷蘭芹、鼠尾草、迷迭香、百里香)這幾種香草,竟然也都是古時女巫迷情藥水的主配料(難怪啊!),在此代表愛情中的精神與力量,聽了有種淡然的哀傷~

背景:
史卡博羅 (Scarborough)最早在大約一千年前由 Viking (維京人) 在英格蘭的西北部 North Yorkshire 登陸後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港口。中世紀時期,史卡博羅羅是來自全英格蘭甚至還有歐洲的商人經常聚集的一個海邊重鎮,在歷史上是一個從八月十五日開始延續45天的交易集市,後來逐漸冷清衰落。這首歌詞至少追溯到十三世紀的英格蘭,曲調則更早。是維京人創作了充盈著敏感的詩意和微妙的幽怨的歌。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練習馬二有感


從沒喜歡過馬勒,總覺得他的作品像個上年紀的大媽囉哩叭嗦的冗長,彷彿演出濃縮版就可以。

但這回竟然被馬二的合唱感動了,終於體會到德奧系統的內斂深沈與狂放張揚,也顛覆了一路唱小型合唱團,鮮少與管弦樂團合作的經驗,感受到合唱團與樂團的關係簡直像相擁交纏的雙人舞。原以為唱室內合唱團才能精緻處理音樂,在練習馬二的經驗裡,才發現自己徹底的錯了。

音樂的感動與細膩是無所不在的,謝謝伙伴們。

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音樂比賽感人插曲 2

比賽進入倒數,集合團練時卻聽到某學生請病假,一早就沒到校,讓我感到很焦慮。

合奏依然進行,正擔心交代事項與練習細節她沒聽到,該病假同學忽然背書包、提樂器悄然出現加入團練,練完還跑來問我樂曲詮釋問題、拿隨身碟存取相關影音資料準備回家加強。

由於團練後我立刻接著有課,她小姐竟就著我剛剛的交代重點,在走廊上自己又複習了一節課。

下課後我忍不住問她:
「你已經中午才到校,應該趕快回班上上課不是嗎?」
這同學的回答害我眼淚當場差點流下來:
「老師,我病假請一整天。只是你昨天說比賽到了今天一定要到齊,所以特地來跟大家一起合奏。解散後在外面再練一節是想說等下給你聽聽看我練得對不對,然後就要回家休息了,因為還覺得不太舒服....」
(她中午出現是從家來的,樂器在手表示昨天也帶回去練了...)

我哽咽到說不出話來,趕快把她趕走...
今年帶到太多懂事用心的學生,無論比賽結果如何,都已經值得了.....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洋芋片的回憶

好久沒吃垃圾食物的我,在練完馬勒第二號合唱後因肚子餓,經過全聯社買了兩包準備「重溫舊夢」。

其實,印象最深刻的是女兒小二時從學校帶回家給我的一片洋芋片:
當天有同學給了她兩片,她吃一片後覺得好好吃,捨不得吃完,想把另一片帶回家給媽咪。可是怎麼帶呢?當時她書包剛好有塑膠袋,把洋芋片放進她吹飽氣再綁緊的塑膠袋裡帶回來.....

那應該是我此生覺得最好吃、最意猶未盡的洋芋片了。

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音樂比賽感人插曲 1

今年全國音樂比賽的日期公布,竟和畢業旅行撞期。全團三分之二是高年級畢業生,我個人有史以來帶團用畢業生比例最高的一年,沒想到就遇到這麼嚴重的狀況。


抽掉這些畢業生後,只剩十一位程度稍弱的學弟妹可上台,連聲部都不知道怎麼分配與重整了,且距離賽期扣掉假日只剩三週左右。由於畢旅費用早已繳交,昨天有畢業生跟導師說不想比賽。導師為維護學生權益跳出來講話,接著家長也可能反彈,所以校方找我談時,我直接承諾:
「讓他們去畢業旅行沒關係,我就帶剩下的十一位低年級在校生上台比賽吧。」

校長、主任、組長如釋重負離開後,我私下集合畢業生。先感謝一起做音樂這麼多年的革命情感(其中好多人從新生跟我練到變畢業生),請他們為十一位學弟妹跟我祝禱別比得太難看,就宣布正式放生並請他們交回學校樂器。

結果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有學生紅了眼眶、依依不捨的交回樂器,一位學姐杵在原地不動,忽然開了口:
「老師,我們沒選擇了嗎?」
這句話像顆震撼彈,所有正在整理樂器的畢業生和我瞬間停格兩秒鐘,接著幾乎都蜂擁而上的說想去比賽,比完再跟畢旅同學會合。這些懂事的學生還看出了我的心思:
「我爸媽會尊重我完成比賽的決定,老師不要擔心。」


好久沒這麼感動,立刻陪著他們往上級找承辦人處理後續。雖還是有少數幾位沒把握說服家長或志不在此而棄賽,但選擇完成比賽的畢業生佔三分之二強,已經讓我幾乎飆淚。今天只吃了一餐和一杯咖啡卻持續亢奮中,放學幾乎是噙著淚回家的...

這就是今年最好的教師節和中秋節禮物?執教這麼多年,經歷這種高潮迭起的戲劇化發展還是覺得很考驗。

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再看「天使與魔鬼」

桑提土墓起,惡魔洞相伴

穿越羅馬城,神秘元素展

光之徑綿延,神聖的考驗

崇高追尋路,天使引向前


隨著劇情的推演,梵諦岡和羅馬舊城區、萬神殿這些我曾造訪過的景點又一個個出現。

「天使與魔鬼」應該是Dan Brown原著改編的電影中個人最喜歡的一部,劇情緊湊、張力十足,在作者慣常帶入的宗教史、藝術與解謎主題外還多了尖端物理:希格斯玻色子反物質。我只是質疑片中的對撞機的實驗成熟度,畢竟這是2000的原著與2009的影片,當時粒子對撞機是否還在日內瓦研發或試運作階段?

反物質無法在自然界找到,若非存在於實驗室的人工環境下,隨即將與自然界的物質發生碰觸並湮滅。穩定的反物質人工也只能製造出極少量,且不帶電的反物質無法以磁場束縛而難以保存,所以影片中對其重要性與能量的強調看看就好。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上帝不會允許人類任意開啟潘朵拉的盒子。



Angels & Demons 對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