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荒廢樂器太久
今天練習時驚覺手指的僵硬
加上樂器、曲目與調性頻頻更換
手指幾度跟不上視譜
所幸從醞釀與處理意涵上得到滿足
這正是歲月帶來的淬煉也是昔日所達不到的境界
學生時代追求技巧的精進
常在一些高難度的樂句上反覆練習
只注意拍點、音色、位置
卻無暇顧及意境的營造
之後再聽錄音發現乾淨卻太空洞
正如近日張藝謀的片子後來常與大獎失之交臂
問題應出現在形式大於內容
這些年慢慢尋覓音樂的靈魂
Callas的精神尤其給我許多啟發
雖然技巧的進步已經有限
但架構樂曲整體性與風格的能力卻在比賽與表演裡提昇
音符有時很像磚瓦
從總譜上必須讀出一個藍圖
再從演唱或演奏中邊堆砌邊修飾
形成心中想要的風貌
這不是與建築物設計到興建的過程相似麼
素材儘管相同
但作品能塑造什麼風格 呈現哪種境界
除了Mozart那樣的天才外
沒有一位藝術家不日積月累地摸索、嘗試與磨練
其實團練間使我想流淚的作品
反而是旋律最簡單的歌謠
但就像練書法「一」最難寫一樣
要以區區幾個音符來打動聽眾
往往需要更細的琢磨與想像
我透過眼中的朦朧
發現自己已見山不是山 見水不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