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The Quiet American 沈靜的美國人(2002)

 

記不清是為了Michael Caine還是Brendan Fraser 去看這部片
後者除了以「我的鯨魚老爸」得過最佳男主角外
在我印象中演技其實不如外型
然而他在「神鬼傳奇」裡太帥氣太討喜
衝著這點就值得去看看顏值全盛時期的他

上年紀後還有很多劇本可接的Michael在此片中的表現著實亮眼
充分掌握了角色的衝突與轉折
將內心的暗潮洶湧體現得恰到好處 不慍不火
很有英國紳士味道
儘管沒奪下該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可能仍是他這二十幾年最有層次感的詮釋
(那屆Adrien Brody「戰地琴人」無論角色或影片各方面都太難打敗
加上這部片諷刺美國以正義為由去干預他國政治  更不易受青睞)

故事以1950年代初法越戰爭(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的歷史為背景
表面上是英國記者  越南情婦與美國醫療觀察員在西貢的三角戀情
由於英國人已婚而無法迎娶情婦
中途殺出的美國人橫刀奪愛 並許越南美女一個美好未來
但隨著片中法軍 越共 美軍明爭暗鬥的劇情發展
漸漸發現記者暗指深扒黑幕的西方媒體(或法越美外的其他勢力)
情婦代表想藉美國援助來脫胎換骨的越南
而實際身份是CIA幹員的美國人介入他人戀情
就代表美國政府涉入他國內戰時的態度立場
這段戰局政局以三角戀情來譬喻與包裝
不艱澀很好懂(最多自行複習一下歷史)
可以專心的品味故事與感受異國風情

其實情婦鳳的角色呈現有點扁平無力又軟弱
CIA幹員覺得犧牲幾個人無可厚非的鋪陳也太直接粗糙
我無法確定關鍵是在劇本還是這兩位演員身上
畢竟他兩的演技跟Michael這支老薑看起來不在同個級別
然而
電影裡描繪景致的細膩度彌補了以上的遺憾
田野間濃郁的油畫感有台東池上的味道(不禁想起齊柏林「看見台灣」
潺潺河水蜿蜒而嫵媚
西貢市區則透著嘈雜日常與慵懶閒適混合的情調
街邊咖啡座那股靜謐的停滯感
燠熱得看著都出汗了(直到被突如其來的爆炸震醒)
無聲勝有聲的訊息量溢出了螢幕的感覺帶著王家衛風格
後來才發現此片的攝影就是他長期合作的杜可風

提到角色
演記者的越南助手那位Tzi Ma扮豬吃老虎也精彩
前段表現得像普通雇員
爆炸發生後請老板約美國人見面來瞭解一下內幕
還語重心長的提醒老板遲早得選邊站
結果助手真正身份根本是越共
且親自手刃了Brendan飾演的CIA幹員
意在警告美國不要介入越南的政治
當英國記者嗅到不對勁而衝上街想救美國友人時
剛好跟騎著腳踏車離開的助手對上眼
瞬間明白整件事的關聯卻又什麼都做不了...

讓我感傷的還有英國人在窗邊翻書那一幕














起初英國人氣美國人不為街頭爆炸引起無辜死傷感到抱歉
窗邊翻書是即將約出美國人並交給越共的暗號
手中拿書的他轉身即興了一首詩--
我走在街上不慎碰壞東西,人們看著我問我是誰?
美國人很有默契的接下去--
若不巧撞到無賴,損壞不太糟的話我會賠償。

然後問英國人立場不同 是不是還能當朋友?
英國人內心似乎立刻軟化而回到窗邊
但先前在樓下等待翻書暗號的越南拉車伕已經轉身離開
這短短幾秒決定了美國人逃不過的死亡以及英國人的懊惱
但他事後也只能嘴硬的對警方說--
這是戰爭,每天都有人死去。


Craig Armstrong的配樂不錯
這首「Saigon1952」以濃得化不開的異國吟詠纏綿著展開
中段暈染懸疑詭譎氛圍
峰迴路轉的滑向磅礡史詩感後
末段如漸行漸遠的跫音卻在黯然蒼涼中迴盪
聽覺像進行了一場起承轉合的小旅行
心情也跟著沈重起來

2025年8月10日 星期日

五度圈的聯想

被玩電吉他和搖滾的人學生問到五度圈

我一臉矇逼告訴他沒學過
反問他這是什麼還上網爬文
他也覺得音樂人不知道這個很不可思議
結果看了相關分析後才懂學校沒教乃因它是樂理歸納出來的現象
儘管巴洛克早期有作曲家將之畫成圓圈圖
但它畢竟不是樂理本身啊

官大為的頻道有專門介紹五度圈
我不可能解釋得比他更清楚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看:

他提到會乘法的人完全不必糾結九九乘法表怎麼來的
這比喻對天生數學很爛的我再貼切不過
看不到核心的人才圍繞著現象與結果團團轉
中學時正因老嘗試以公式去套用同類型題目的迷思
注定到某個難度門檻就過不去
從而無法學好數理的宿命

今天練舞時這種感覺尤其強烈
當內部元素運作得夠完整就出現正確的味道
各種舞姿的呈現都有醞釀的過程
簡化或不到位的操作跟火候十足的張力
有著門外漢也分辨得出的天壤之別
一般人以為速度快的舞較難練成
以下影片就拉丁中的慢舞倫巴來做對比
會看到速度快慢不是重點
也無關乎身材  服裝  舞步
因為選手在靜態中也能體現的流動與延伸
是長期拆分並鍛鍊各肌肉區塊的結果
樂器練習的原理亦然

新疆舞「掀起你的蓋頭來」能只做頭部左右擺  而不動身體
中東肚皮舞能快速扭腰擺臀  而不動身體
以及這些個民族舞蹈能用身體做成波浪舞
看起來如龍擺尾般一節節的律動
都是脊椎拉緊後
不同部位肌肉各自分離運作的視覺成果
而非只是把整段身軀直通通搬來搬去的移動

似乎每個專業領域都如此
越厲害的人越能挖掘根源直指核心
從而看出源頭到現象的脈絡
改善問題更有效率
凡人只會以各種外在做分類
就產生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的模式
畢竟中軸乃在圓心而非圓周


接著聯想到信仰何嘗不是類似的道理呢
印光法師才會說菩薩畏因  眾生畏果
正行  從正心正念開始

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2025 台北國際合唱節之鹽湖城藝術家合唱團


 







謝謝雅芳贈票
讓我得以在昨今兩場音樂饗宴中朝聖
尤其喜愛今晚的合唱團
再次感受「比賽」跟「演出」的曲目到準備方向的差異
也是自己帶團期間不斷嘗試克服的問題

比賽要在短時間內抓住觀賞者的注意力並展現強項
音樂會則能完整展現平日積累的各種風貌與起承轉合
兩者要的效果很不一樣
或許類似約聘  專案工作跟一份深耕全職的比較

昨天賽事裡每隊只演唱兩曲
壓箱寶背後的競技、炫技可能凌駕了藝術面
當然精彩萬分
卻也像兩小時的人聲特技表演
今天這支原不認識的合唱團則讓我驚艷
整場音樂會安排的曲目豐富多元
而且擁有我耳朵最愛的聖詠式和聲
演唱各種語文在咬字與母音間的轉換極為自然圓融

聲音從頭腔  口腔送出時
若共鳴位置多點比例在後腦杓
就會產生類似菲律賓團那種音量與厚度
若把臉當面罩而讓聲音貼著面罩引向額頭上方
出來的音色則較乾淨清亮鬆弛
接近葛利果聖歌的空靈效果
早期教士們演唱的多為經文歌
或許這種發聲法的起源帶著目的性也未可知

我個人的比喻可能很奇怪
但覺得這種唱法像極了愛情--
秀給全世界看的張揚
或擁抱親吻的外在是激情而非愛情
真愛要像海綿一樣的包容又避震
而且內斂而節制...

是了
我深受這種音色觸動在於其感性被理性包裹
一種我會  我能  但是我知道如何控制的美   
內部沸騰澎湃卻以外在冷冽平靜來呈現
是更難達成的謙遜與節制
那內斂極致到了得內傷的方式


昨天的音樂會裡我感動落淚只有一次
今晚卻數不清
他們的音色有娓娓道來的柔和及上帝視角的空靈
蘊含的爆發力都在「度」裡建構與流轉
連安可曲那首我不認識的台語歌都詮釋得味道十足 令人動容
這就是真正的藝術啊